枝江大曲的历史进程


1949年7月,江口解放,10月,谦泰吉改名为“维生公”糟坊,以示维护***领导的公有制经济之意。1951年8月,由当时的枝江县县长许强牵头,本着“对私有经营实行改革,对烟酒实行专卖”的原则,收编“维生工”糖坊,改名为国营江口酒厂,并扩大生产规模。

1952年8月,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更名枝江酒厂。

1953年3月,枝江酒厂首次技术输出,派10名技术人员协助创办宜昌县酒厂、宜都县酒厂、五峰县酒厂。

1954年,全国开始生产自救(洪水原因),开始用代用品酿酒,改“香竽”计时。

1955年3月,新增第三车间,进一步扩大生产,并第一次生产瓶装酒,当时的酒价是:散装0.45元/斤,瓶装0.70元/瓶。4月份,成立江口酒厂党支部。

1957年,江口酒厂派本厂技师张宏圣参加在四川永州举办的全国第一次酿酒专业会议。

1958年,由厂长刘定芳带队到松木坪大办钢铁,只留一个车间继续生产。

1959年,派董善凯到武汉参加学习现代化制曲技术,派技术员杨尚中赴四川泸州酒厂学习。

1961年7月,因三年自然灾害,无粮酿酒,暂时停产。

1962年9月,恢复生产。

1963年,酒厂技师张宏圣出席湖北省劳动模范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1964年,第一次丢掉扁担,使用水井供水,这一年第一次使用电风扇,改人工冷却糟液为电风扇冷却。1965年8月,在省白酒专家江零若的带领下,全省酿酒专业现场会在江口酒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80多家酒厂,现场学习枝江酒厂的经验。江口酒厂被评为一类厂。产品被定为一类产品,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楷模。

1966年,在文革中,成立厂革委会。

1968年,在枝江关庙山出土的文物中,有1/3是酒具,表明3000多年前枝江境内酒业十分发达。

1970年4月,枝江县委、县政府举全市之力加快枝江酒厂的技术改造进程。

1971年,筹建液体车间,建白洋酒厂。

1972年,首次购进锅炉,使用蒸汽酿酒,并正式组建厂化验分析室。

1974年,贯彻执行省一轻局“政治挂帅,自力更生,狠抓质量,改造名牌”的方针。扩建大曲两个车间,狠抓质量。 1976年,厂技术骨干张光权考取省第一届评酒委员。

1977年,铅印“企业管理大纲”及枝江大曲,枝江小曲操作工艺等一系列文件,使之规范操作,有章可循。

1979年,产品由商业部门包销转为自产自销。宜昌地委行署专员闫振江来厂观察,鼓励江口酒厂多产名酒,为将来宜昌旅游城市服好务。这一年厂派蒋庆贤等二人两次到四川泸州酒厂,高薪聘请二位酿酒名师--张树青、赵云清来厂指导工艺技术达5年时间。

1980年,11月18日至30日,全宜昌地区酿酒专业会议在江口酒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全宜昌地区12家酒厂和23个产品,枝江大曲、枝江小曲双双获第一名。1981年12月2日,枝江县县长李国谱在全县工交会上指出:“枝江大曲经省一轻局高工陶家弛和全国评酒权威高工赖高怀鉴定,对酒质很感兴趣。枝江大曲完全可以赶上全国名酒--泸州大曲。

1982年2月,征江口友谊八队菜地86亩,扩建江口酒厂。由白酒专家陶家弛绘制蓝图,县轻工局刘官富局长亲自负责基建工程,于次年8月正式投产。

1983年成立枝江县酒厂党总支,同年,枝江小曲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夺得轻工部铜杯奖。

1984年11月,枝江大小曲首次以湖北名酒的身份,进入北京中南海。酿酒专家易利娟、祝志荣三次来厂指导工作。轻工部来电索样,枝江小曲的技术文件送轻工部参与制定全国小曲酒质量标准。

1985年,枝江酒厂派往华南工学院发酵工程专业学习的2名大学生学成归来。并选送一名赴德国、苏联学习深造。同时由国家分配来6名大学生和11名中专生。这是酒厂历史上分配大中专学生最多的一次。

1986年,修建厂部质检大楼。购置30T地中衡2台,电脑流量计、气相色谱仪等一批高精仪器,进一步武装了质检机构。

1987年--1989年,该厂计量、能源、质检、安全、财会、档案管理全面升级达标,达国家二级企业管理标准。

1988年,枝江大曲枝江小曲双双获湖北省金钟奖,被定为湖北八大名酒。

1989年,投资265万元的现代化大曲酿造车间正式投产。

1990年,厂第一次成立打假专班,在襄樊、荆州、宜昌、龙泉镇等地打假,净化了市场,保护了品牌。 1991年,在枝江酒厂南部重新征地26亩,扩建枝江大曲两个车间。

本文标签: 酒厂 酿酒 全国 车间 宜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历史的坏脾气

下一篇:冯薪朵黑历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