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片的研发历程


来自蒙特利尔的抗哮喘新药

——摘自《新药研发的故事》(梁贵柏博士)

哮喘的英文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指“急促的呼吸”,最早出现在公元前450年希波克拉底的描述中。现代社会中,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可能致命,一代歌后邓丽君就是因为哮喘突发而不幸逝世的。2002年~2007年,美国平均每年用于治疗哮喘病的费用高达560亿美元,经济损失巨大。由于哮喘病多发于学龄儿童,全美国的中小学生中,每年因为哮喘而不能上学累计大约有1500万天。

从上个世纪开始,支气管扩张剂一直是治疗哮喘病的主要手段,直到上世纪60年代,医学家们才发现到哮喘不只是单纯的支气管挛缩,而是一连串的发炎反应,因此才将消炎药加入疗程之中。

上世纪70年代,“慢反应物质”在人的肺部被发现,它们很可能在哮喘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尽管来源很有限,稳定性也不好,很多制药公司还是开始了对“慢反应物质”的研发,默沙东也不例外。这类物质是“白三烯”类化合物,研究人员试图寻找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当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直到90年代末期,默沙东的第一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上市后,白三烯受体才第一次被鉴定出来。

没有克隆和纯化的白三烯受体,所有实验都只能在细胞和组织里进行,通量低,稳定性也差,困难重重。80年代初,默沙东的科研团队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找到了第一代的两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候选药物,但临床试验结果都不尽人意。1989年默沙东的第二代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候选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预期的药效达到了,但在高剂量的大鼠安评试验中,候选药物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肝肿大,临床试验只好下马。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1年默沙东的第三代第四个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候选药物出现了。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证实,而且在儿科临床研究中,咀嚼剂型在婴幼患儿中也同样显示了良好的结果,且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速率。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郊的默沙东福斯特研究所里,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研发一起工作了18年的科研团队为这个即将诞生的抗哮喘新药命名。大家最终称它为“孟鲁司特(Montelukast)”,以纪念它的出生地——蒙特利尔(Montreal)。1998年2月孟鲁司特(商品名为顺尔宁)上市,被批准于成年人以及6岁~14岁儿童。2000年6月顺尔宁又被美国药监局进一步批准用于1岁以上的婴儿哮喘病患者。

由于顺尔宁等抗哮喘新药的使用,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哮喘患者的病症得到较好控制,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几乎不受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定为世界哮喘日,旨在提醒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

本文标签: 新药 药物 候选 年代 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