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为什么宋光宗与宋孝宗不合?


政治主张不同。

金兵南侵的压力一直威胁着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在惊慌南逃之后,患上了不育之症,无奈之下将皇位让给宋太祖的后嗣,也就是普安郡王赵昚,即后来的宋孝宗。

面对凭空得来的皇位,宋孝宗对宋高宗不由十分感激。然而他与宋高宗对金的态度上却有所不同,宋高宗坚决议和,而宋孝宗则仍有雄心大志,却受制于宋高宗无法施展。

公元1187年,宋高宗逝世,从公元1187年,到公元1194年,宋孝宗真正独立执政只有七年不到的时间,身为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君主,七年的时间实在太短,事实上,公元1162年,赵昚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

如果从这一年开始计算的话,共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此时宋孝宗已经三十五岁了,正是壮年、意气风发的时候,然而头顶有宋高宗制衡,他不敢违逆宋高宗的意思,况且,宋孝宗之所以被追谥为“孝宗”,可不是凭空得来的,只因他事事以高宗为先,受人称道。

但是,孝顺宋高宗也就意味着遵循他过去的政治主张,至少在他活着的时候不能变通,即便宋高宗死了,还有三年的守孝期,按照“三年无改父之志”的古训,在这三年间也不能更改宋高宗的政治主张。

扩展资料:

宋光宗的立储分歧:

光宗皇后李氏只生有嘉王赵扩一人,立为太子,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却受到孝宗的阻挠。可能是因为嘉王天性懦弱,孝宗认为其不适宜继承皇位,相比之下,魏王赵恺的儿子嘉国公赵抦生性聪慧,深得孝宗喜爱。

当初光宗取代了二哥赵恺,成为太子,如今孝宗却宠爱赵恺之子,不同意将嘉王立为储君,无形中加深了光宗心中对孝宗本就存在的猜忌,让光宗时时感到恐惧和不安。在他看来,父亲似乎不仅对嘉王的太子地位,甚至对自己的皇位,都是潜在的巨大威胁。

在别有用心的李后和宦官们不断离间挑拨下,这种恐惧感逐渐成为光宗挥之不去的阴影,其心理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导致了无端猜疑和极度偏执的症状。他视重华宫为畏途,不再定期前去问安,尽可能躲避着孝宗。

天子孝行有亏,臣子劝谏责无旁贷,而臣僚们的这些言行更激起光宗的固执与疑惧,终于引发历时数年的过宫风波。

光宗病情不断加重,皇后李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生性妒悍,又有着强烈的权力欲。一方面,她独霸后宫,不允许任何女人与她争宠,光宗对此只有忍气吞声,抑郁不乐;

另一方面,她视孝宗夫妇为她皇后地位的最大威胁,想方设法离间孝宗、光宗父子,从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光宗的病态心理。

百度百科—赵惇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