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来历


长江三峡的由来

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从上至下三个峡分别叫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群峰竞秀、天下闻名的三峡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距今1亿8000万年前的侏罗纪,川东鄂西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侏罗纪后期,我国东西部发生了一次影响最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结果使川鄂交界区地壳发生强烈折皱,海底崛起,形成川鄂两水。那时(距今7000万年前),四川还是内陆湖,分水岭把水流分成两个水系,西入四川盆地的内陆湖,东入湖北宜昌附近的湖泊。从此,二水各奔东西。

到了距今4000万年至300万年的期间,由于喜玛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川鄂一带地壳发生了一次笔以前更加激剧的隆起,形成裂缝,江水随裂缝不断往下切,并产生向下和向两侧的侵蚀作用,天长日久,江水切穿了分水岭,二水又复合一,把长江水和四川内湖的水连接了起来。

二水合一以后,奉节至宜昌一带的地壳仍在不断地向下切。因三峡地段是由坚硬的石灰岩组成,向斜部则是抗蚀力较弱的砂页岩组成,因此江水下切背斜行成峡谷,下切斜处形成宽谷,日久天长,水滴石穿,地貌发生变化,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

史书又云:大禹治长江,必自三峡始。上起四川(今属重庆)的奉节,下迤三峡东口的虎牙,历经九年,疏凿成为长江的主河道。 清乾隆年间,水利大臣李拔认为“大江发源于岷山,汇西蜀百川之 水尽入夔峡以出汪洋”。当时有一个叫林有彬的诗人在考察黄牛 峡后写道:“岷山导江神禹功,追隘凿险龙门同。上劈鱼腹下虎牙, 峡中险绝传黄龙。” 由此可见,大禹治水之前,长江主流不是流经三峡,而是流经 古之南江“涔水”,注入西陵峡东口宜昌城区南岸的断江山处,汇入 长江。大禹导江之洺川,三峡之水从此畅通,长江之主流才改从现 在的河道(即北江)流淌。因此古云“涔水”也就断流,断江山处也 就成了长江的故道遗址。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