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个化学反应容器


记得凤凰卫视一档节目《人类大讲堂》有一期讲人工智能主题,主讲人是清华大学一个教授,他讲到人类大脑就像化学实验的器皿,你把不同的知识装进脑袋后,知识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积放在一起,而是像化学物质一样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知识,这就是人脑与电脑最重要的区别。

有时候你会有这样一种体验,接触或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以后,突然脑海灵光一闪,会想起你之前学习到的另一个知识,新旧知识连在一块,会有一种被打通的感觉,你不仅获得了知识本身,还获得了这知识与过去诸多知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本身就是知识。

比如说我昨天看了一部经典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剧情开头是一个第三方人物以讲故事的口吻讲述男女主角的剧情发展脉络,这个第三方在剧情中跟主角有一定的人物关系不至于太过边缘偏离,能了解到其他人了解不到的秘密,但同时是旁观者的身份能置身事外不受人物发展的牵连,因而在事后多年仍能"口述历史"。电影结束我立马想到了另一部刚经过修复重新上映经典影片《海上钢琴师》,剧情同样是由男主角“1900”的乐队拍档多年后在一家乐器店向老板口述铺开的,两部片的男主角都是有卑微的出身,身上隐藏着某种国人的天赋(一个是音乐、一个是商业)经过努力在各自领域都取得过人的成就,掌声鲜花无数受万人敬仰,在自己专属的小区域——邮轮、豪宅——自信爆棚游刃有余,但出身的卑微注定了纵然鲜花满路,内心总会存在无法掩盖的脆弱点,他们的共同弱点是爱情,面对自己内心最真最渴望的情感时身为“王者”他们都表现的惊慌失措、卑微到像尘埃,最终击倒他们的就是苦苦追求的爱情。

主角盖茨比因为思念情人,在她家隔江相望的地方买下豪宅,在花园连接的海边建起小码头,每天在小码头上静静站立,只为看对岸码头发出绿光的灯。为了接近“情人”不惜放下身段极力讨好她表哥去牵针引线。接着我再想起村上春树最近的一本书《刺杀骑士团长》,男二号神秘富翁“免色”,为了追寻亲生女儿的真相,买了一套拥有观看“女儿”—秋川真理惠家最佳角度的豪宅,并通过第三方人物慢慢靠近接触“女儿”探寻真相。

三部作品出现的时间有年代差,故事呈现的方式有借鉴学习我觉得很正常,我更多的认为是向经典致敬,把美好的事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反复的呈现给大众。

本文标签: 知识 主角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