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 6


答案选D

相关资料:

私人资本在新中国的“绝种”,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私营企业家积极配合了政府的决策,其中,北方的代表人物是乐松生,他是百年药号同仁堂的总经理,南方的领头者则是最大私营企业上海申新公司的荣毅仁。

不过,事情快起来之后,也会发生预料之外的状况。正是在这次重要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突然向陈云提出了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

东来顺是北京城里一家有150年历史的老字号饭馆,它以涮羊肉出名。1955年,东来顺搞了公私合营,改名为民族饭庄,从此它的羊肉再也涮不出原来的鲜美味道了。民间因此有人调侃说:“资本主义的羊肉经社会主义改造后,就不好吃了。”这些言论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

陈云对这一现象也早已观察到了,自从公私合营之后,很多老字号的质量明显下滑,除了东来顺的羊肉,常常被群众议论的还有全聚德的烤鸭。陈云专门针对东来顺羊肉和全聚德烤鸭去作了调研。所以,当毛泽东向他提问时,他当即给出了回答。

东来顺的问题是 “我们轻易地改变了它的规矩。东来顺原先只用35-42斤的小尾巴羊,这种羊,肉相当嫩。我们现在山羊也给它,老绵羊也给它,冻羊肉也给它,涮羊肉怎么能好吃?羊肉价钱原来一斤是一块两毛八,合营以后要它和一般铺子一样,统统减到一块零八,说是为人民服务。这样它就把那些本来不该拿来做涮羊肉的也拿来用了,于是羊肉就老了。本来一个人一天切30斤羊肉,切得很薄,合营后要求提高劳动效率,规定每天切50斤,结果只好切得厚一些。”

毛主席问陈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陈云坦言了他的看法,他谈道:从北京开始发起全行业合营后,全国各地的私营工商业很快都公私合营了,天天敲锣打鼓,放鞭炮。但是应该看到,现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工作仅仅是开始,并不是已经结束了。

陈云以自己家门口的一个小铺子为例,详细阐述了他对个体小商业的看法。他说:“那是一个只能站两个顾客的小店,但是它卖的东西适合那个地方群众的需要,有文房四宝、牙刷牙膏、针头线脑,直至邮票,样样都有。这种小铺子对群众很方便。如果他们也跟我们一样,干不干二斤半,做不做二尺五,一律30块、35块发工资,我相信品种就不会那么齐了。全部改变以后,他们的经营积极性就会大为降低。手工业者、摊贩等,更要长期让他们单独经营。”

在热火朝天的1956年,东来顺的羊肉变得不好吃了,看上去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但是,敏感的人还是从中读出了巨大的体制性隐患。

就当陈云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时,中国两位学者却从制度层面上开始了破冰式的反思。他们是顾准和孙冶方。

此时的顾准正在中央党校潜心学习。在1955年12月的日记中,他如此评论 “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必须使用现代技术,迎头赶上。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输入的计划工作,输入的工业化方案,这不只是经济建设上的教条主义,也不是从中国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东西。”这样的言论在当年无疑是大逆不道。

与顾准达到同样思想高度的是顾准的江苏老乡孙冶方。1954年他赴京升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接着又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所长。正是在这一时期,两位老友又相聚在一起。有一次,顾准翻出《资本论》第二卷第七篇的一段引文,与孙冶方进行讨论,这段文字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废止以后,但社会化的生产维持下去,价值规律就仍然在这个意义上有支配作用: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不同各类生产间的分配,最后和这各种事项有关的簿记,会比以前任何时候变得更重要。”

对这段文字的再三推研,让两人的思想打开了一扇危险的窗户。他们破天荒地认为 “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惊人观点。

顾准和孙冶方超出同时代的所有人,他们因此成为了异端,也正因此,在很多年后,他们被称为“中国经济学界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先驱”。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