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边疆的内涵有哪些?


首先,历史边疆是一个动态的空间或者说区域。在中华民族特殊的历史演进过程中,随着部族或种族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各政治共同体势力的消长,历代疆域、政区和民族分布是经常发生变化的,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变革是随时发生的,并非自古以来就是这么大,或几千年来一成不变。某个朝代属于中国疆域的边缘地区,另一个朝代也许纳入了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辖之下,成为中心的一部分,而曾经纳入中原体制的地区,在某些朝代也可能重新成为边疆地区。正如汉代王符所说:“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人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推此以往,虽尽东海,犹有边也。”比如,唐朝人视桑干河一带为中国之“塞北”,过了桑于河往北才是边塞地区,而在南宋人眼中,则出了洪泽湖进人淮河以北就已到了北部边境了,陆游所谓“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即是明证。唐朝盛世,天山、葱岭才是极西,而在晚唐诗人白居易时代,因凉州(今甘肃武威)陷于吐蕃,则陕西的凤翔以西也成了边疆,所谓“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可见,边疆的历时性波动,导致中国历史疆域的动态变化,使其在构成模式上显示出阶段性的特征,故而边疆问题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才显得尤为突出。今天的中国边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的结果,是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

其次,本文所要研究的中国历史上的“边疆”,则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帝国内部,中华文明(化)中心区域周边的边缘地区。区分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主要在于政治、地理和文化。早在40年代,顾颉刚先生就指出“边疆者,一国领土之外缘地带,在地理上与内地异其部位,而在国家主权及政治制度上皆与内地合为一体。此义盖寰宇内立国之所同”。这一见解至今仍富有启发意义。

所谓政治,即行政上是中原王朝(政治统一体尤其是大一统时代的中华帝国)政治体系行政控制的边缘地带,以及中原王朝虽未行使行政管辖,但由边疆少数民族建立政权进行统治的地区。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部族和政权的关系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国家政权的实施形式往往呈现两种极端局面,“一种是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甚至是军事管制;另一种则是高度的地方自治,至于在某地实施哪种方式,则是因地制宜或因时而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上的中国边疆形式上是由国家政权的统治中心区到域外的过渡区域,即由治向不治过渡的特定区域”。从而构成大一统之下中原王朝控制中心腹地和“四夷”边疆的格局。

至于文化,一般而言,由于自然、人文和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地区往往又是民族地区,人少地广。居住着主体民族之外的族群。他们有自己相对独特的经济生活、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和文化类型,在文化和风俗习惯上不同于中原汉族地区。

同时,地理因素也是区分中心与边缘的依据之一。顾颉刚先生曾说,中国边疆的重要特点之一即在于地理上的特殊:“平原林麓,舟车畅通者,谓之内地,驱橐驼于大漠,浮泔筏于险懒者,谓之边疆;冠裳楚楚,列肆如林者,谓之内地,人烟稀绝,衣毡饮酪者,谓之边疆”。在中国历代文人笔下。“塞外”、“域外”、“关外”等几乎就是边疆的代称。

第三,虽然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皆呈动态,但从整个历史上沦则又有其相对的稳定性。所谓“边地为裔,亦四裔通以为号也”。一直到西方列强入侵以前,中国以中原内地为主干,“四裔”为边疆的格局大体上是得以维持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历史边疆呈现出稳定性与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所以本文在使用“边疆”这一概念时,为讨论问题的方便,一般情况下泛指历史上中华疆域的边缘区域。

在这里,我们必须指出,仅仅把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地带视为历史边疆是不合适的。如美国地理学家欧文·拉铁摩尔认为,以整个亚洲内陆为视角。中国长城地带是个中心,其南北有着草原社会(帝国或部落共同体如匈奴帝国、突厥等)和南方农业帝国两大社会实体,两大社会在长城沿线的持久性接触,形成互动影响关系,“中国从有利于建立中国社会的精耕农业的环境中,逐出了一些原来与汉族祖先同族的‘落后部落’,促成了草原社会的建立”。二者之间的地域遂呈现“边疆形态”,这实际上仅仅把中华民族内部各政治共同体之间的地带,即历史上所说的“内边”,视为整个中华历史疆域的边疆。这一观点无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的历史实际,从一定意义上仍不出王朝体系的窠臼。

第四,本文所讨论的中国传统治边理念指历史上中原王朝(大一统政权,包括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经营边疆的指导思想。而边疆经营战略(也可称为治边战略)则指历代大一统王朝为了实现统一边疆和稳定边疆,在边疆经营中制定和实施的全局性的方略,以及筹划和指导这些方略的原则和方法。之所以以大一统时代为代表,主要是为了探讨历代治边理念、治边策略与边疆发展和演变之间内在关系的方便,并非出于中原王朝中心论而将汉族或统一的中原政权当成中国的唯一代表。因为就历史实际而言,大一统时代中华帝国与边疆的关系更为突出,也更具有研究的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历史趣味片

下一篇:历史遗产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