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烹饪技术是怎样发展的?


我国烹饪技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烹饪好似初出娘胎的婴儿,既虚弱、幼稚,又充满生命活力,为夏商周三代饮食文明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夏商周时期,烹调原料显著增加,又革新炊饮器皿,使菜品质量得到提高,在饮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树。

这一时期,烹调原料比以前大有增多,如稷、黍、麦、菽、麻籽“五谷”,葵、藿、薤、葱、韭“五菜”,牛、羊、猪、犬、鸡“五畜”,枣、李、栗、杏、桃“五果”,米醋、米酒、饴糖、姜、盐“五味”,说明了食物资源已比较丰富。

烹饪中的动植物原料很多都是人工驯养和栽培的,并已成为主要来源,选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这一时期,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不仅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这一时期,菜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一方面,出现了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等烹饪方法,烹调出熊掌、乳猪、大龟、天鹅之类高档菜式,产生了我国最早的宫廷宴“周代八珍”。

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专为周天子准备的宴饮美食。它由两饭六菜组成,具体名称是:肉酱油浇大米饭,称为“淳熬”;肉酱油浇黍米饭,称为“淳母”;煨烤炸炖乳猪,称为“炮豚”;煨烤炸炖母羊羔,称为“炮牂”;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称为“捣珍”;酒糟牛羊肉,称为“渍”;类似五香牛肉干,称为“熬”;烧烤肉油包狗肝,称为“肝”。

周代八珍推出后,历代争相仿效。元代的塞北八珍和天厨八珍,明清时期的参翅八珍和烧烤八珍,还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真、琼林八珍、如意八珍等,都由此而来。

这一时期还建立了新的饮食制度。如从夏王朝开始,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食医结合的第一步,重视帝后的饮食保健,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末期。再如筵宴,也按尊卑分级划类。

此外,在民间,屠宰、酿造、炊制相结合的早期饮食业也应运而生,华夏大地许多重要城市酒肆兴盛。

因此,夏商周时期,在我国烹饪史上开了一个好头,后人有“百世相传三代艺,烹坛奠基开新篇”的评语。

从春秋战国开始,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个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饮食中的烹饪技艺成绩斐然。

至明清时期,烹饪迅猛发展,宫廷菜和官府菜大盛。以清代“满汉全席”为标志的超级大宴活跃在南北,我国烹饪技术达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满汉全席是我国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典宴席,主要由满族烧烤、茶点和汉族经典菜肴组成,菜品达100道以上。如果按照每天三餐进餐,通常要三天才能吃一遍。

再加上奢华的制作原料、精湛的烹饪技艺、开席时宏大的场面及隆重的礼仪,使满汉全席成为我国古典宴席之冠。满汉全席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不仅赋予满汉全席一种独特的魅力,更使满汉全席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说到烹饪就不能不说说厨师,因为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

本文标签: 烹饪 时期 我国 称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