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史上第一高官有多少财产?


诸葛亮,中国五千年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虽然他并不像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样可预测,但他高尚的品格、卓越的才华、卓越的成就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在中国浩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传说中的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个全能的超人,是一个让人仰望的谋略大师,是一个完美的智者和几个无懈可击,近乎完美的道德楷模,是一个代表智慧和胜利的“无敌男神”。

诸葛亮传奇人生的跌宕起伏,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其中罗贯中小说的情节受水银影响,也有文过饰非、夸大其词。但诸葛亮的节操毋庸置疑,古今少有。诸葛亮出生在一个“文官”家庭。远在汉武帝时期,他的祖上诸葛丰就是一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怕背景深厚,甚至被罢官的耿直官员。诸葛亮家族兴盛于三国两晋,期间虽战乱不断,但诸葛亮的子女不沾泥巴,从不认同流行的习俗,故称人才。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所有隶属于诸葛家族的“公务员”都有一个鲜明的品牌和共性:“忠诚、清廉、谨慎、敬业”。

他是诸葛家族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实力弱小的刘备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一”,是因为他的功劳。自从刘备在白帝城被托付孤儿之后,面对资质远不如父亲的刘阿斗,诸葛亮没有抛弃,也没有放弃。“取一国之政,则为庶民之王,惟礼义忠于国。”面对一个资质平平,即使离开自己也无法独挡一面的领导,他能表现出内心的极大尊重。他从不表现出丝毫的鄙夷,却无时无刻不在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他对扶不上墙的后盟主刘禅给予全力的帮助和礼遇,至死都保持着诸葛家族的优良传统:忠诚、谦和、有礼。面对弱小的刘阿斗,完全有能力创造出“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的诸葛亮反而想不到。就连宿敌司马懿也对他赞赏有加地评价道:“我这辈子行事谨慎,从不冒险”。在他的后期,他努力工作,知道自己做不到,并尽力保护和祝福沉迷于享乐的刘禅。不仅如此,还要君臣合一,“上无猜疑,下无流言”,只有同心同德,不受约束,才能全力从事对外事务。诸葛亮竭尽全力使处于安全死角、相对弱小的蜀国在魏、吴之间苟延残喘了42年。最后虽然没有出师不利,但努力让后人为英雄落泪,获得了“生前身后名”。

诸葛著名的“文臣”有诸葛瑾、诸葛瞻、诸葛诞等。其弟诸葛瑾,字亮,为将军,豫州牧长。诸葛瑾以思想开放、直言不讳、严格自律而闻名。因此,他在政坛上几乎没有树敌,并且获得了吴主孙权的垂青,最终名留青史。“审慎”二字似乎已经融入了诸葛家族后代的血液。谦虚谨慎不是什么都不做,随波逐流,只想做一个什么都没做过的太平官。而是温柔,什么都敢做,在温柔谦逊的外表下坚守底线,坚持原则,贡献大业。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重于五丈原。临死前,他给已故的蜀汉国王刘禅写了一封遗书。内容竟是一份详细的个人财产申报:“我家在成都有800棵桑树,田地15公顷。我的孩子衣食无忧,自有余粮。”至于外任,我别无选择,只能派遣,带吃穿,向官员学习,不要区别对待我的生活,取长尺寸。我死了,里面钱不够,外面赢钱,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人们发现一切如其所言,并无虚言。就算能掐会算,善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可能做梦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称他为古今“公示官员财产第一人”。这种光明磊落、道德上近乎干净的行为,是对古代“文官”财产的首次申报和公示。

诸葛亮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族子弟的控制和教育也非常严格,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值得后人借鉴和效仿。史料中记载“丞相之妾无副衣”。在那个年代,纳妾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丞相的妃子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其尴尬程度甚至比一个老百姓还要糟糕,足以让人唏嘘、惊讶、哀叹。而且从诸葛亮公布的财产清单来看,桑树800棵,薄田15公顷,除了官俸之外没有灰色收入。一个听命于总理的“高级公务员”的收入甚至还不如一个民间富豪。

诸葛孔明是个聪明人,但他一生都非常谨慎。他是一个真正的两袖清风的君子,不能让人觉得遗憾。

诸葛亮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修身。非静无智慧,非静无距离。”这不仅是他自我激励的座右铭,也是他对后代的殷切希望。据说,诸葛家族的子弟从小就熟悉他写的《诫子书》,而这种冷、天真、奢、俭的品德,在诸葛亮死后深深地扎根、萌发在苗族后代的脑海中,伴随了他们一生。

古往今来人才难得,智慧各有优劣。南说:有才能的人之所以叫帅,是因为他必须有信、有义、有德、有才、有悟性。一个在人群中高贵的人,一定是善良、睿智、值得信赖、诚实的。按照这个标准,诸葛亮无疑是人中的龙凤,但像他这样遵纪守法、独立自主、淡然处之的智者却少之又少。指望所有官员都像他一样,似乎不现实。在个人修养、自我约束、极高道德的层面上建设官员的德才兼备、廉洁自律、克己奉公,远比建立一套监督制约、抑恶扬善的良性机制可行。

“为人师表”才是真正的名人,千百年来谁与你平起平坐。

古代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财产状况一般不受朝廷控制。除非官员被洗劫一空,或者他们的家人在他们身体死亡后无法安葬他们,否则法院只能知道哪些官员腐败,哪些官员贫穷。因此,史书中对小沈阳等极端腐败官员的财产有所记载,但对其他官员的财产却鲜有记载。

几位首相的财产清单

诸葛亮、魏徵、司马光的财产状况可以从相关史书中找到。简要介绍如下:

蜀汉宰相诸葛亮有15公顷农田,比较贫瘠。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年的记载,诸葛亮在给先主刘禅的奏折中申报家业:“年初先主说,‘成都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其子衣食足。至于外约,我别无选择,只能派遣,随身带吃穿,李尔

唐朝宰相魏徵留下的财产价值不菲。根据《新唐书白居易传》,当魏徵的房子到达他的孙子手中时,它的价值已经增加到600万英镑。孙子想用钱卖掉爷爷留下的房子。一位名叫李士道的官员自掏腰包支付了600万英镑,计划为郑伟的孙子赎回房产。白居易得知此事后,对唐宪宗发表演说:魏徵的后代不能保留在魏徵的财产。陛下要照顾好这个贤者的后代,把房子赎回来给他们。这种好事应该是朝廷做的,而不是李世道自己做的。他的所作所为是“占尽美色”。白居易的意见被唐宪宗采纳了。

魏徵的房地产来源合法。尽管魏徵身居高位,担任总理,但他的住房条件很差。直到晚年,他快死的时候,他家还没有正殿。唐太宗下令有关部门从建造宫殿的材料中找出一些小型材料,为郑伟一家建造正殿。仅用了五天时间就建成了一个主厅。直到魏徵去世前几天,他才拥有了主厅。魏徵的房子,正厅最值钱的部分相当于“福利房”,是朝廷为他修建的。

北宋宰相司马光在洛阳拥有三公顷土地和房产。三公顷的土地对一个首相来说是罕见的。唐朝有个叫杨的官员。上任前,他的目标是拥有10公顷农田和10个奴隶。三顷土地,连一介杨也看不上。据《宋史司马光传》年的记载,司马光死后,家里已经没有钱了,家里连丧葬费都付不起。“妻卖田为葬,厌衣厌食终其生。”司马光的妻子在埋葬他之前卖掉了土地。作为前首相的妻子,她过着艰苦的生活,吃着劣质的食物,穿着劣质的衣服,直到去世。至于司马光在洛阳有多少房子,洛阳市民都清楚。原来北宋洛阳有这样的习俗,每年春天高官的私家园林都对外开放。传统上,游客会自动支付或多或少的“茶水费”。“茶水费”相当于门票收入。一个春天,总量相当可观。仆人每次把这笔收入交给司马光,司马光总是让仆人留下来自己用。其实开放私家园林起到了公示官员财产的作用。这不是法院下令,而是社会风气使然。

诸葛亮为什么敢主动如实申报家庭财产?

上述三位丞相中,诸葛亮是唯一一个主动向朝廷申报家庭财产的,据我接触的史料。我又翻了一遍晋代陈寿写的《三国志》,除了诸葛亮,没有发现魏蜀吴有申报家庭财产的官员。我不敢断言诸葛亮主动申报财产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退一步说也是极其罕见的。

诸葛亮为什么敢主动申报财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不是很有钱。从他家没有剩余财富来看,他可能连“中产”都谈不上。公开他的家庭财产,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二是其财产来源合法,经得起质疑和调查。比如,现代男人如果为人正直,没有小三,没有小三,不怕把通讯录和短信内容透露给老婆,因为他没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心里也没鬼。

15公顷,对一个首相来说,是多少?举当代的例子。魏国大将满宠,晚年封为邱,一次赐田五十顷,谷中迎客五百元,合二十万。吴国大将蒋钦奉命与关羽作战,不幸在行军途中病死。为了表彰他,安慰他的妻子和儿子,孙权给了他的妻子和儿子200公顷的农田,和芜湖的200户人家。公元280年,吴国的统治者孙皓投降了金朝,来到了洛阳。晋武帝赏赐他30公顷农田。每年,他收到5000斛,50万钱,500匹丝绸和500斤棉花。相比较而言,Zh

上面提到的诸葛亮给已故皇帝刘禅的信,具体说明了他和他的家人的收入来源。一共两块:15公顷田地和800棵桑树的收入;总理职位的收入。前者的收入是家庭成员使用的,可以自给自足有余。后一种收入是诸葛亮自己用来解决“衣食无忧”的。除了这两项收入,诸葛亮没有其他收入。他说的“没有其他安排”是指没有其他“安排”或“招聘”,即没有指使或暗示他人给自己送钱送物,也没有要求政府报销自己多出来的费用。他所说的“不要区别对待生活,量力而行”,是指他本人不从事其他家族事业,包括商业活动,不依靠商业活动增加个人和家庭收入。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收入都是正当的。他死后,朝廷才知道,他生前做了申报财产的奏折上所言:“内不多钱,外赢钱。”诸葛亮确实淡泊自律,节俭。他既没有灰色收入,也没有黑色收入,内心是开放的,不必隐瞒什么。

司马光和魏徵的财产并不太多,而且来源也说得很清楚。都是有着光明的心,无私的心,坦诚的心的官员。就拿司马光来说吧,他奉行的信条是对别人什么都不说。说,“对自己说:我从来没有高人一等,但我这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不能告诉别人的事。”与人交谈时,他总是直言不讳,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他一生都是如此。司马光和魏徵为什么不像诸葛亮一样主动申报财产?显然不是因为不敢把财产拿到太阳底下。他们自律严格,不贪财,心情不好。他们除了官员工资,没有任何非法收入,显然不必害怕公开家庭财产。

像司马光、魏征哲这样的无辜官员,对朝廷没什么好隐瞒的。可能是因为法院没有建立官员申报财产的制度,所以不会第一个吃“螃蟹”。需要注意的是,在封建时代,做申报财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会遭人反感。

为什么申报财产在封建时代不能推广?

诸葛亮申报财产后,外界的反应似乎很冷淡。一方面诸葛亮这样的好榜样在蜀汉朝廷没有得到推广,另一方面官员也没有效仿诸葛亮申报财产。

郭有志、费_、董允等人都是《宋史司马光传》年诸葛亮极力推崇和推荐的,但没有一个人标榜诸葛亮,申报家庭财产。再比如蜀汉的大将、后期的中流砥柱姜维,他廉洁节俭。引用贤政的话说:“姜伯约在群臣的右边,他的房子有缺点。他无财,侧室无妾。他喜欢在后院听无声音乐。他带衣服,带车马,饮食适度,不奢求。政府支付的费用很容易被消耗掉.姜维可以算是继诸葛亮之后蜀汉又一个节俭官员的例子,但他没有学诸葛亮申报财产。

诸葛亮典型的申报财产不仅在三国时期无法推广,在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在封建时代,对官员实行财产申报制度是不可能的,因为障碍太多,难以逾越。历代最高统治者都不敢也拒绝轻易尝试。

在封建社会,朝廷和政府中的皇亲国戚、权臣、贪官人数不多,却攫取了整个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有些人富如敌国。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绝对不会赞成财产申报制度。他们是财产申报的最大阻力。

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

季梁,东汉的妃子和将军,据《前出师表》,有三个皇后,两个将军,七个人被封爵。“他在位二十多年,穷极而富。内外骄横,不敢违命。天子自敬,不能有亲属。”

季梁倒台后,拍卖所得的3000多万元被没收的财产被上缴国库。有了这一大笔收入,朝廷立刻改善了财政状况,于是宣布减免天下一半的赋税。当季梁在舞台上时,天空被火焰点燃,所有的官员都害怕他,甚至皇帝也被提升。这样的皇亲国戚,有权有势的官员,你让他申报财产,你不是在说话吗?他不仅不会申报财产,还会把你掀翻。

再比如小沈阳,清朝乾隆年间的权臣,历任军务大臣、内政大臣、国务大臣等。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所以被称为郭襄。他是乾隆皇帝的亲家,执政二十余年,一直“备受冠朝宠爱”。朝廷里没有哪个官员能像他一样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隆帝一死,继位的嘉庆皇帝就给他动了手术,颁布诏书,宣布对他的20项指控,并命令他自杀。罪名中有:“抄家,楠木宅院逾越,仿照宁寿宫制,装饰园林,与圆明园澎岛瑶台无异。这是十三岁的大罪。冀州的墓葬设置有享乐厅和地道,居民称之为何伶,是第十四宗罪。藏品有200多颗珍珠,比大内的多好几倍,而且大珍珠比皇冠头冠还大,是十五的大罪。顶上几十颗宝石,无数颗大宝石都比大内好,这是大罪。藏银衣数千万余件,重大犯罪十七起。墙内黄金26000余两,私库黄金6000余两,地窖埋银300余万两,是十八般大罪。通州、冀州典当行、钱坫资本十万余元,与民争利,犯下十九大罪。家奴刘权,家产二十余万,有大珍珠镯子,大罪二十。”小沈阳当政时,如何申报财产?作为小沈阳的亲家,宠爱小沈阳的乾隆皇帝,怎么会要求小沈阳申报财产呢?如果是先杀了龙皇帝,当代人和后世可能都不知道他是个大贪官。

唐太宗,一个明智的君主,没有把财产申报作为预防、遏制和纠正官员腐败的手段。他处理官员腐败的方法是事前教育,事后惩罚。其中,事前教育就是劝说官员不要贪财,不要因小失大。他曾经对身边的大臣说:我说贪官其实不懂爱财。五品以上的官员,丰厚的薪水,一年的收入,一笔可观的数目。“如果老百姓行贿的钱,不过几万,一旦暴露,卢的官阶就削掉了,这是心疼财产吗?得小失大者也。”官员们应该知道贪污受贿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是不值得的。唐太宗知道有些官员受贿几万、几万,违法所得巨大,但他就是不拿起申报财产这个杀手锏。是他没有想到这个杀手锏,还是想到了却不敢用?

毕竟唐太宗是封建时代的君主,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人。反腐制度建设不能对他苛责。这样看来,诸葛亮主动申报财产是“提前”了。

本文标签: 诸葛亮 财产 官员 申报 没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