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中的严嵩最后结局和历史真实结局是否有出入?


没什么大的出入,基本差不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严世蕃被判斩首,在行刑前大哭一番,严嵩被没收家产,削官还乡,无家可归。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四月二十一日,严嵩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一、严嵩简介

严嵩(1480年3月3日?1566年5月10日),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袁州府分宜(今江西分宜)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政治家、权臣。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累迁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十三岁时入阁,加少傅兼太子太师、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诬害夏言,再任内阁首辅,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二、严嵩的功过

严嵩之所以会被后世评价这么低,一大半是替当时的嘉靖皇帝背黑锅。严嵩当政时,已经是嘉靖中晚期,嘉靖皇帝已经不像继位之初那样英明睿智,勤于国事。当时的嘉靖因为常年沉迷修道,好恶无常,威福自操,以帝王心术玩弄群臣,臣僚皆是战战兢兢。他伴着这位君主,天天如临深履薄,哪里还敢窃弄威柄。

严嵩只不过是被嘉靖皇帝树立在群臣中的靶子,用来吸引群臣的火力,以便皇帝隐于幕后,掌控大局。所以严嵩及其党羽干的坏事,如陷害忠良等,很大一部分都是嘉靖皇帝默许的。至于明史中所说的严嵩,只知道逢迎媚上,不敢劝谏,其实不止严嵩不敢劝谏,其他大臣也不敢啊,嘉靖帝对臣子可是出了名的苛刻。以嘉靖的脾气,谁敢忤逆他,别说严嵩,就是同朝的徐阶、高拱等所谓的忠臣不也是默默无声嘛。

严嵩当政期间还是干了许多事的。他眼光独到,对大局的掌控很到位。他面对国家财政崩溃,南北两线皆有战事的情况下,勉力支撑危局。在北方,通过通商互市和分化等措施,暂时安抚鞑靼人,保证九边的平静。

在南方,为了平定倭寇,他鼎力支持东南总督胡宗宪的各项政策,支持胡宗宪编练新军。正是在严嵩的支持下,胡宗宪才能放手大胆的实施自己的平倭战略,为倭寇的最终平定奠定基础。

当然严嵩也绝非好人,他结党营私,打压政敌,尤其是他的儿子严世蕃,好色成性,敛财无数,异常狂妄,在严嵩把持朝政的20年,通过卖官鬻爵,搜刮大量钱财,可谓富可敌国。最终严嵩也是倒在自己儿子身上。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