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文化的历史


蚕崇拜、蚕信仰

祀蚕神;我国养蚕历史已很悠久,据说是黄帝轩辕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养蚕,后人即奉

她为神。

杭州湖州一带称为嫘祖娘娘,并建有蚕神庙。

丝织也有神,奉轩辕氏黄帝。

杭州有三

处机神庙,明代建于庆春纺东园巷称中机神庙,涌金门又建一所,称上机神庙,艮山门石弄口

又建一所,称下机神庙。

每年春秋,机户用隆重仪式祭祀机神。

厉鹗《城东杂记》中收有《机

神庙碑》。

详记兴革事,碑曰:“物创于臣,功归于帝,然则机有神,非伯余莫属矣。

”按伯

余何许人也?有人认为即黄帝,亦有认为是黄帝的臣属,按碑文则记机神为黄帝之臣伯余。

隆六十年觉罗吉庆撰文,仁和县事邓云龙渤石于机神庙的《秩祀轩辕庙先蚕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蚕事之利侔于力田。

……得机神庙于城东北隅,乃躬癸?祭 矣。

……因考先

蚕之说不一,惟疏仡纪黄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蚕。

则先蚕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马头娘为蚕神,亦称马头神、马鸣王菩萨。

该传说原出于宝《搜神记》。

记曰;

“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牡马一匹,女亲养之,穷居幽处,思念其

父,乃戏马曰:尔能为我迎得父还,吾将嫁汝,马既承此言,乃绝缰而去,径至父所。

父见马

惊喜,因取而乘之,马望所自来。

悲鸣不已,父曰:此马无事如此,我家得无有故乎?亟乘以

归,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当养,马不肯食。

每见女出入辄喜怒奋击,如此非一。

父怪之

,密以问女,女具以告父,必为是故。

父曰:勿言,恐辱家门,且莫出入,于是伏弩射杀之,

暴皮于庭。

父行,女与邻女于皮所戏,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为妇,即招此屠剥,为

何自苦。

言末及竟,马蹶然而起。

卷女以行,邻女忙迫不敢聚救之。

走告其父,父还求索,已

出失之后,经数日得于大树枝间,女及马皮尽化为蚕,而结于树上,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

,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曰桑,桑者丧也。

由斯百姓竞种之,今世所养是也,言

桑蚕者是古蚕之余类也。

”?卷十四,四库全书版

蚕花娘娘祭祀定于12月12日,传说这天是蚕花娘娘的生日。

用纸扎成一马,上骑一

蚕花娘娘或三个蚕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

还用红青白三色米粉团做成马头娘的样子,还有桑

叶、丝束形状以供膜拜。

按照人们审美观念与对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树基色为色调,

青色象征充满着生机。

白色可能是象征着茧丝的基色,表示蚕宝宝健旺。

红色与蚕桑无直接关

系,一般民间凡逢喜事总用红色来庆贸。

红色象征吉祥如意。

所以米粉团的三色调配既含有审

美观念,又含有象征的色彩。

烧田蚕·点蚕花火:除夕烧田蚕,也有是正月十五日夜。

农村中举行烧田蚕活动,或叫

照田蚕。

田汝成说;“杭俗正月十五,乡间有祈蚕之祭。

”王道隆则说:“除夕田间燃长炬,

名照田蚕。

”照田蚕的仪式,据《西吴里语》:“各乡村人晚间以竹叶杂草木束一火炬若庭燎

然,举火然之,金鼓流星火爆,侑以赞词,名曰烧田蚕。

谓宜耕种育蚕二事。

”嘉兴地区是“

村落间束薪木,末飚以绯帛,夜则金鼓流星花爆,侑以赞词,群聚而焚之,曰烧田蚕,盖祈年

也。

”湖州乌程在元旦之夜举行“庆田蚕”。

“至晚乡村以竿束草于上烧之,锣鼓相暄,名庆

田蚕。

”各书记载大致相似。

故鲁迅在《古小说钩沉·齐诣记》:“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

,云:我是蚕神,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

”实际上这是农民蚕户祈求丰年活动,仍保留着

刀耕火褥的遗习。

也有热闹欢乐的预祝一年丰收的愿望,并不纯为迷信活动。

还有在马桶或粪

缸上插上根柳枝,以表示蚕不会掉进,用柳枝挡住了。

点蚕花火:除夕蚕户在土地菩萨前点着灯或烛,也有祈求蚕丰收的意思。

送蚕花:蚕乡以正月十二或二月十二日,“礼拜经忏,谓之蚕花忏。

憎亦以五色纸花施

送,谓之送蚕花。

”?《吴兴蚕书》 嘉兴梅里一带,“春日沿村问卜,谓之送蚕花。”

送白虎:蚕最怕病,蚕农认为有一种祟怪是蚕之克星,这克星想象中是一只白虎,于是

有“怯蚕祟”的活动。

清明日有驱白虎之举,《鲍鉁亚谷丛书》:“庶民之家以粉作白虎,老

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

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兆。

”亦有在清明日,“

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

”也有用手浸白灰水在蚕室

门窗上印上一个个白手印以做驱祟。

在嘉兴一些乡村,在蚕室门口悬挂大蒜头、菖蒲以怯祟。

海宁县则在蚕室门口栋柱上砍一菜刀,以刀驱祟。

也有蚕农以“旧书败卷,云可辟邪。

”?《

遗闲琐记》 “寒食节具牲醴禳白虎以怯蚕祟.以米粉肖白虎神象,祭毕弃之。

”(《西吴蚕

略》

四、蚕娱乐

养蚕是很艰辛的劳动,收益却高于男子种稻谷一倍或数倍。

徐献忠说:“大约良地一亩

,可得桑八十个,计其一岁垦锄壅培之费,大约不过二两,而其利倍之。

”张履祥说:“蚕桑

利厚”,“叶盛者一亩可养?蚕 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

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

即可当亩之息矣;米甚贵丝甚贱,尚足与田相准。

”桐乡知县胡舜允于万历四十四年说:“地

收桑豆,每四倍于田。

”所以每当养蚕之前或丰收之后,他们都要举行一些欢庆活动,或祈求

蚕宝宝安全,能结出好茧来,或庆祝丰收分享劳动的成果。

其形式也是多样的,主要有唱蚕花

,点蚕花灯,谢蚕花等活动。

点蚕花灯:除夕,乡村中举行提灯娱乐活动,纸灯以马头灯为多。

在田头蚕室嬉闹一直

到天亮。

接蚕花:海宁还有接蚕花活动,他们拿着蚕花纸和蚕马幛?有蚕花娘娘神象的纸做神位

,边唱边把上述二物交给蚕妇。

蚕妇把它收藏起来一直到茧成丝售后举行“谢蚕花”供祭蚕

神,然后焚烧。

竞渡、宜田蚕:乌程一带于“清明日,居民各挠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谓宜田蚕。”

谢蚕花:端午节前后蚕事已忙过,茧已缫成丝出售了,蚕农们就准备了祭品去酬谢蚕神

凡是有水的地方,他们还举行划龙舟比赛,以庆贺丰收。

其它娱乐活动也很多,大都以蚕的神化形象为中心举行欢庆活动,以表示祈求和庆贺之

意。

龙蚕会:嘉兴、桐乡一带有龙蚕会。

在芝村设有龙蚕庙,即祀蚕神处。

每届清明,把蚕

神塑象请出来安放在二只并排的农船上,祀以祭品,各地的蚕农划船来祭祀,此时各地船在河

面上表演体育娱乐活动,有“摇快船”的比赛竞渡,有“标竿船”在高竹竿上表演杂技,河面

上热闹非常。

三五日才结束请回蚕神,男女各插戴蚕花回乡。

这种活动是蚕月之前,带有祈求

蚕神佑蚕丰收,又有轻松愉快的文体娱乐活动。

唱蚕花:是蚕区善唱者挑着一担子,上供马头娘塑象或木印纸象,在蚕乡各村游唱蚕花

词。

大都是唱些祈求蚕宝宝生长旺盛,多出茧丝的赞词。

边唱边围蚕室旋转,以求蚕丝丰收。

放贺者应赠给歌者一些食物。

轧蚕花:清明前后蚕农到蚕神庙或别的庙宇中祭祀蚕神的活动。

但是蚕妇们必须是戴红

彩纸做的纸蚕花。

也有的蚕妇身背红布做的蚕种袋进山进庙礼拜蚕神,大家喜气洋洋,熙熙攘

攘,挤来挤去,不避忌讳,以为这样才可把喜气吉瑞之气带回家去,然后专心于养茧。

这种特

殊的装饰,至今在新春时仍见,成群结队来到抗城等处。

五、蚕饮食

蚕三眠后蚕事稍可歇口气,也为了酬谢蚕神的福佑,蚕农用米粉制成粉团以祭蚕神,并

分赠邻里亲友,这叫做食蚕团。

如嘉兴梅里镇,“养蚕之家于清明前一日磨米粉杂叶作椭圆形

粉团,青白相间,名曰茧圆,以祀蚕神。”

吃蚕花饭?蚕丝丰收后就行祭蚕神,吃—餐丰盛的饭,这叫做吃蚕花饭。

还给家人分赠

礼物,以享蚕丝丰收的喜悦。

有些地方是分赠糕点水果给亲友,也属吃蚕花饭后的活动。

食螺蛳:清明也是卜桑的日子,“清明先夕插柳檐上,云验其枯瘁尽速,而占桑叶贵贱

”这一天,蚕农家“食螺谓之挑青,以壳撒屋上,谓之赶白虎。

爆竹之声略如除夕。

”也有

的地方,“以粉作白虎,老幼出门抛弃于道,谓之送白虎。

士人争先攘攫,得之者以为通达之

兆。

”所谓挑青,《乌青文献》记:“挑青,盖蚕病渭之青娘,故深恶之。”

六、蚕衣饰

蚕妇在蚕月蚕禁时不盥不栉,一心一意养好蚕,可是在蚕月前后他们还是注意修饰衣着

的,蚕妇有轧蚕花戴蚕花的修饰装扮的风俗。

戴蚕花:是最简单最变通的打扮,用红彩色纸扎成“蚕花”戴在头上。

据说戴蚕花是始

于美人西施,当年西施离越赴吴,临别无以为赠,亲扎纸花赠给十二个女友装戴。

千古流传,

习以为常,风行于蚕乡各地。

于是就在江南蚕区农村妇女中普遍都有戴红彩纸花的习俗,相袭

至今。

然其初衷则含有祈求吉利之意,当然也简朴装扮之举,表现了妇女爱美的心理。

茧子花?它是蚕妇喜欢的装饰。

“以同功茧剪花极纤细谓茧子花,亦有以纤蛤簇蝶缀鬟

花者。

”朱昆田的诗对茧子花有所描绘,他写道:“短鬓低鬟黑似鸦,爱他总不御铅华;自从

四月收蚕后,头上惟簪茧子花。”

插柳·带荠花:清明早一晚,各家于檐上插柳枝,“男女亦戴之,谚云:清明不插柳,

红颜成皓首。

”三月三日,“是日男女皆带荠花,谚云:三春带荠花,桃李羞繁华。”

本文标签: 清明 活动 也有 丰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