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民国历史,有哪些惊艳的美学影视作品可以推荐?


现在很多人都很怀念民国的建筑,民国的穿着打扮,但是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民国时期。很多电视剧和电影反应的都是高官贵人衣着靓丽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所以我推荐的片子会选择尊重历史的,注重还原的。

《末代皇帝》

这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要了解溥仪这个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这部电影绝对值得我们一看。溥仪作为一个横跨了清朝~民国~新中国的人,他的经历,也可以给我们很好地窥探到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单纯地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它的镜头运用非常优美,考究。而且有一种复古的美。作为唯一一部故宫取景拍摄的影视作品。它给我们展示了故宫非常不同的一面。

民国的美学,在溥仪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从小学习着不同的文化,也接受着东西方文化以及封建文化的剧烈冲击,他一生的影子,就像是民国的缩影。虽然他位高权重,但是却身不由己,和民国最普通的人民其实没什么两样。

溥仪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贝托鲁奇导演并没有把它当成纪录片一样拍摄。而是试图用溥仪的视角去让我们了解他真正的一生。电影的前期,溥仪一直想去看外面的世界,但是故宫高高的门槛却成了它的拦路石。那一道红色的门就像是时代的隔阂,把溥仪的前半生和后半生划分开来,也就像是两个朝代的隔阂。1924年溥仪被迫出宫之后被日本人利用控制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时候他入住的伪满洲国皇宫又成了他的围城,别人进不来,他也出不去。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他被苏军逮捕入狱,1950年转交给了抚顺战犯看守所。这个时候的他什么都不会,简单的洗漱,系鞋带都不会。这里监狱的围墙再一次困住了他。1959年大赦之后,他出狱了。在新中国,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人”。一个真正为自己而活的人。

这部电影的故事基本和历史上是能对上的。对于溥仪的经历也是不吹不贬。而且里面使用了大量紫禁城的镜头都是基于实拍的。这在全世界的电影史上是唯一一份的。1986年电影上映的同年。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禁止在文物单位进行影视拍摄了。溥仪青壮年时期,刚好也是对应了民国的时期。里面的大量镜头,也给我们得以窥探民国“上层”社会的活动。非常值得大家去观看。

《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众多讽刺民国社会的小说之一。也是精神胜利法的鼻祖之一。可能第一次看,觉得啊Q讽刺的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但是仔细想想,它讽刺的是全部人。精神胜利法,细想其实只是很多人安慰自己的一种做法,如果连安慰自己都做不到,人遇到那么多挫折,应该怎么办。里面的啊Q无名无姓,没有人记得他。大家都只记得他叫啊q,却没人记得他的真名。就像是我们现在上班的昵称、小x、x总。都只是一个代号。

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 美好的,才叫美学。底层的人民最真实的状态才是真正的符合民国的“美学”标准,正如鲁迅先生讽刺的啊q一样。他就是那个时代的底层代表。底层的美学并没有那种优美典雅的感觉,而是会给人一种土的感觉。

阿Q是个靠打短工度日的雇农,住在绍兴城外未庄的土谷祠里。尽管他“真能做”,社会地位却低下得连个姓儿都没有。未庄地主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那天,他因自称“姓赵”前去祝贺,却遭到一顿痛打,地保也乘机敲了他200文酒钱。他头上有几块癞疮疤,整年都戴着一顶破毡帽,虽常遭人们取笑,但却能以“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阿Q也看不起别人,经常奚落王胡和小D,有一回却被王胡打了,他认为这是平生第一件耻辱。庙会上,阿Q去押宝,当所赢的钱又被抢走而且还挨了揍时,他的确有点痛苦,但转念想到被打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时,便释然入睡了。(摘自百度百科)

这部电影的时间节点是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这个时间几乎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最黑暗的年代。这部电影很多镜头都有点“土”。但是却不妨碍它展示民国历史的“美感”。啊Q这样被旧社会压迫到麻木不仁的人,肯定不少,这只是它的一个缩影。我家的老房子也是有差不多100年的历史了,啊q正传里面的场景搭建,我都怀疑是照着它抄的了。1981版的这一部电影,不管是人物选角,还是场景都可以让我们一探真正的民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真实的民国,才是这一部电影最具代表性的美学。这也是绝对不是容错过的佳作。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是我大学时上课的时候,老师放给我们看的。它和很多红色主旋律的片不一样,它主要是讲述了,青少年时期的毛主席的求学之路。这部电视剧我反反复复地看了好几次, 每次看都觉得意犹未尽。也让我对长沙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电视剧讲述的都是毛主席壮年时期的故事,那时候的他指点沙场。带领着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获得胜利。但是这部恰同学少年不一样。它选择的时间节点是1913年,那时候民国才建立了2年。而我们的毛主席那时候才19岁。

他在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就读。就算是现在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应该也和毛主席当初一样吧,青春、活泼,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在这里,他也结识了蔡和森、萧子升等优秀青年。也和周南女子中学的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等女学生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就在此时,长沙城突遇一场大祸——1917年底,在护法战争中被击溃的三千北洋兵败往长沙。危急时刻,毛泽东以惊人的胆略,率领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师学生军,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空城记”,一举将三千溃兵全部缴枪。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从一师毕业了,杨昌济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诉孔昭绥,自己已完成了在一师的使命,为中国的未来培养了蔡、毛二位“海内人才”。随着杨昌济北动的列车启动中,师生依依挥别中,“衡山西,岳麓东。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引用自芒果TV)

在这我们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毛主席,他不止养性,还格外注意修身,每天都用冷水洗澡,强生健体。而且在面对护法战争表现出来惊人的谋略,只使用了二百民学生军使用空城计都让三千名士兵全部投降了。这部剧给我们展现的是民国为数不多的“朝气”,里面的美感来源于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在中国这个刚刚结束封建统治的环境里,孕育出不一样的人。朝气蓬勃,才是民国最具有美感的地方。虽然我最后才介绍的这一部剧,但是绝对值得大家一看。

本文标签: 电影 美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