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知识归纳!!!


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时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西周)的特点

1. 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分封制,说明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 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王权和神权密切结合,如最高统治者称为“天子”。

3.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 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1. 君主专制

(1)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1. 君主专制

(1)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2)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的一个人或少数人独裁政权的组织 制度,体现在帝制的终身制和皇位世袭方面,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2. 中央集权

(1)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但地方与中央不能完全分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率权,地方服从中央。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三、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

温馨提醒: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而非中央官制,与郡县制、行省制同属于地方制度。

例1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 )

A. 父子 B. 兄弟 C. 平等 D. 大宗与小宗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难点在于对宗法制中大宗、小宗相对性的理解。A、B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C错误,周王与诸侯之间有等级差别。

答案:D

能力迁移

(2009?淄博模拟)《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贵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 周朝施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 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力工具

C. 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 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周礼,其他结论较易得出,故选B。

答案: B

例2

(2010?衡水模拟)《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

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

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明确指出诸侯在征讨过程中,“即县之”、“置汉中郡”,这些信息与①②③相符。

答案:D

能力迁移

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

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

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

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在封建社会中官吏的选拔标准最终是为专制皇权服务,④不符合,“选贤任能”是墨家观点,与专制统治不符;其他三项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一致。

答案: B

1. (2009?江苏高考)“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故D项正确。

答案: D

2. (2009?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 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 传统的宗族观念

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之后的皇位继承上表现尤为明显。

答案: A

3. (2009?北京高考)下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解析: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武王克殷反商”、“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这些信息告诉我们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分封黄帝后代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蓟,故选择C项。

答案:C

4. . (2008?江苏高考)“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

解析: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分封了齐国、楚国、鲁国等。但是到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分封制被彻底打破,郡县逐渐代替了诸侯王国,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应选C项。

答案:C

第2课时

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考点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一、宰相与内阁的区别

宰相 内阁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职责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任免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皇权与相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丞相制度。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

三、关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主要表现: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后来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在地方上,明朝统治者又废除行省,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②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③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④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保证了古代文明的持久性。

消极影响:①在政治上,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②在思想方面,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上述影响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温馨提醒:专制独裁——思想束缚。

1.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 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3. 认识: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文标签: 中央 制度 分封 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