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园历史


1.拙政园有什么样的历史啊,被评为世界遗产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

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

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晋代文人潘岳《闲居赋》中有“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之句,拙政园即取其之意而命名。

经过几百年的苍桑变迁,现存建筑大多为太平天国及其后修建,但明清旧制大体尚在,拙政园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 该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留园合称为中国四大名园,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东部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兰香堂是东部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

中部以远香堂为主体,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从东部进入中园,一泓清池映入眼帘,古树傍岸,垂柳拂水,湖石峻秀。

远处一洞隐约可见。池南厅堂林立,错落有致。

池北岩岛,溪桥相连,百年枫杨。山、水、石、池、林、亭、堂融合的宛如天然。

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等体现出江南建筑的精巧。西部以池水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

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 。

2.拙政园的历史

拙政园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ù, 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5亩。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另一资料:1/3)。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 (“香洲”名取以香草喻性情高傲之意)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从拙政园中园的建筑物名来看,大都与荷花有关。王献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扬荷花,主要是为了表达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

中部景区还有微观楼、玉兰堂、见山楼等建筑以及精巧的园中之园——枇杷园。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厅内陈设考究。

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

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

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东部原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

约31亩,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拙政园的建筑还有澄观楼、浮翠阁、玲珑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等。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

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它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3.想了解一下拙政园的历史和特色

拙政园,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178号,现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

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始建此园,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

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分别为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曾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4.拙政园一些简单的历史

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

拙政园

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拙政园景观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 *** 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45

拙政园

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 *** 垮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 *** *** 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1961年拙政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2009年7月8日,拙政园迎来500周年华诞

5.拙政园的历史与传说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拙政园也逐年修缮整治,日益展示其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不期十年动乱,拙政园成为“破四旧”的对象而被迫关闭。

此后,一度改名为“东风公园”,虽仍对外开放,但厅堂的陈设布置已撤除一空。倒影楼后放置滑梯等物,改为“儿童乐园”。

文革期间,园林工作人员并无损毁名园之举,还想方设法将古建文物保护下来,使粉碎“四人帮”后,拙政园能够逐步得以治理。

扩展资料:

园林博物馆 始建于1992年。

2007年12月4日,园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紧邻拙政园,占地面积3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园林博物馆设有序厅、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园林传承等五大展厅,以苏州历代名园为例,向游人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博物馆以造园工具、陈设家具、建筑构建等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园林的传统造园工艺,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旅游景点 每年春季,拙政园都要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

“杜鹃花节”既是拙政园的一项传统特色项目,也是被苏州市 *** 列入“苏州旅游节”的重点项目之一。 杜鹃花展期间,将有数百种名贵杜鹃花展出。

届时,拙政园内是莺歌燕舞,万紫千红,满目妖娆。不仅让游客在浓浓春意中领略游园的意趣,也让游客在山花烂漫中感受到拙政园这座城市山林的诗情画意。

本文标签: 园林 苏州 建筑 全国 三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