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在历史上为什么被称为佛国?


漳州被称为佛国,主要与古代其境内寺庙的数量规模,以及寺院的经济发展状况较好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漳州寺庙始建于唐代,鼎盛时期数量高达六百多所。

佛教最先由印度传入我国,于汉代开始兴起。在不断适应,以及同我国传统儒家文化逐渐磨合后,在唐宋进入鼎盛时期。自古就被称为佛国的漳州,有着悠久的佛教历史与厚重的文化氛围。

据有关史料记载,漳州境内的寺庙从唐代开始修建,发展到元代,佛教寺庙的数量就高达六百多所,其中有实证可考的约有五百所。倘若再加上各种庵和其它形式的佛教建筑,总计甚至可达千余所。

而在唐朝到宋朝这个阶段中,漳州人数最多的时间出现宋代,根据统计的人口数据推算,在古代漳州佛教蓬勃发展时期,平均两百多人就拥有一间寺庙。从这方面来看,漳州的佛国之称,也并非浪得虚名。

即使后期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寺庙被毁坏或荒废,但仍有部分较著名的古刹寺庙被留存下来。还有一点是,在福建地区,关于佛国这个称呼,不止漳州一个地方,泉州也有着佛国的称号,且其主要由来与南宋朱熹所作,?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个对联有关。

二.古代漳州寺院所持有财产和良田规模,名类前茅。

随着佛教在中国土地上的扎根,佛教的文化和经济,开始多方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两宋时代,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层面上的利好政策,即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快速繁荣起来。跟着水涨船高的,便是当时较为盛行的佛教。

据宋代史料描述,单看寺庙经济这方面,福建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占据头部位置,尤其是其境内的福州、兴化、漳州和泉州,统称为下四州区域最为突出。而漳州又位于下四州之首,与佛国之称相呼应。

其次,度量经济水平高低的标准,主要是寺庙所拥有的田地规模。仅在明朝末期,漳州佛教处于衰败阶段时,漳州区域内的五大禅寺所拥有的良田面积总数,就占当时整个漳州的十分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在漳州佛教辉煌时,其经济水平也不会低,是名副其实的佛国。

三.经济的崛起,是漳州佛国之称兴起和后期衰落的共同起因。

漳州佛教的兴盛,离不开当时经济发展的推动。由于前期建立了深厚的文化和群众基础,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都非常信奉和尊重佛教。官员赏赐土地,信徒百姓转赠田地,种种行为都极大的促进了,佛教寺院经济的繁荣和崛起,也有利于推动漳州佛国的发展和声名远播。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过于兴旺的佛教经济,也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和疑心。因为它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和税收,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其实主要还是威胁到了统治者的某些权益。于是朝廷开始有所警示,并慢慢采取措施来削弱,当地寺庙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随之带来的后果是,漳州佛教开始一步步走向衰退之路,但是在现代的漳州,仍具有比较浓厚的佛教氛围。

本文标签: 漳州 佛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