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反腐行动,最终结局和什么有关呢?


历史上的反腐败行动很多,包括主动进行的被动发现的,历朝历代针对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停歇过。但是腐败这个事情也绝对不会消失的,因为历史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俗话说的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这个道理都没有变过,官员也不能免俗。

古代很多士子寒心苦读只为一朝中举能够在朝廷做官获得毕竟高的社会地位以及富足的生活,但是做官的收入是有限的,每个朝代都对官员的俸禄做了严格的规定,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官员更是严苛,朝廷每年发给官员的俸禄,说实话是不可能养活官员自己一大家子的。

更何况官员自己也得社交也得吃饭同时还要考虑下属的生活,这无疑都需要一大笔钱,钱从何来,一部分是灰色收入,一部分就是黑色收入了,黑色收入里面很大一部分就是贪污腐败来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个问题:

古代官员的收入

古代官员的收入在每个朝代都是不固定的,但是都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举个例子来说,在清代根据《清朝文献通考》的记载:清朝在京官员每年的俸银,一品官180两,二品150两,三品130两,四品105两,五品80两,六品60两,七品45两,八品40两,正九品33两1钱,从九品31两5钱。另外还按每两俸银给俸米1斛。

在外地做官,文官俸银同于在京官员,但没有禄米,武官俸银只及在京武官的一半。在京城做官,开销是很多的,并且经常要有人情的往来,相互之间经常互相请客下馆子,这些钱光靠俸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京官相对于地方官收入更低,生活更清苦,没钱了往往只能向亲朋好友借贷或者银号、票号等机构借钱生活。所以在当上更高的实权官职后,这些钱都是需要偿还的,收入的来源自然就没有那么干净了。

另一方面地方官员的收入:作为封疆大吏的总督年俸是180两,巡抚、布政使150两,按察使、盐运使130两,道员、知府105两,同知、知州80两,通判、州同60两,县令、府学教授45两,县丞、教谕、训导40两,主薄33两1钱,典史、巡检31两5钱;吏役的工食钱就更加微薄了,斋夫12两,铺兵8两,门子、皂隶、马夫、库事、斗级、轿伞扇夫、禁卒约6两。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官员的法定收入并不高,这些钱官员除了自己吃喝外,还要养活家里一大口人,而且在官场上还要人情来往,官员自己同时还要雇佣师爷、长随、佣人等,这些都需要钱,而俸禄就这么多。到底要怎么解决?所以朝廷也知道,光靠这些俸禄是没法照顾家人生活和办公的,肯定要想其他办法,要不是灰色收入,要不是贪赃枉法。不然根本没有办法照顾家庭的生活,更不要说正常在衙门里面办公了。

古代的反腐败情况

古代的反腐败情况历朝历代都有,一般都是动真格的。因为统治者们知道官员的腐败行为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影响很严重的,甚至因此而灭亡的也不在少数。比如晚明的地方官员的腐败行为就十分猖獗,虽然朝廷三令五申以及查处了一大批官员但是依然无法刹住这股风气。可以说当时官场的腐败行为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了,这对于地方的统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明末的农民起义很多都是和官员的腐败行为是脱不了关系的。

对于官员来说,反腐败必然影响到自己的实际收入和职位升迁,很多情况下都是对此抵制甚至暗中联合其他官员对抗调查的。不过在古代专制统治的情况下,反腐败只要只要皇帝真心想查,肯定是会有结果的,这个和官员贪污的规模程度以及对时局的影响都有很大关系。

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反腐的行动,反腐败的成败与否和皇帝本身的意志有很大关系,因为腐败是无法杜绝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问题。

本文标签: 官员 腐败 收入 古代 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