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瓶如何传承古代文化


传统文化最好的出路有两条,一条是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一条是对其进行创新型发展。

就传统陶瓷文化而言,首要一点就是要立足在传统陶瓷文化基础上,拓宽外延丰富其表现形式,帮助传统陶瓷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属于形而上,若要将某种文化推而广之,就需要找到一种载体,使其融入到该载体中,在无形中推广开来。

以故宫文化为例,《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4分。剧中的文物修复师傅,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着文物复原的方式方法,让原本残败不堪的文物又重新焕发了光彩。文物的修复过程,像是现代匠人与古代手艺人之间的沟通。我们通过屏幕,不仅能了解到故宫文物的前世与今生,也更好的体会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与艰辛。其实,这就是传播故宫文化一种非常具象的表现方式。

同样,传统陶瓷文化也需要这样的方式。

陶瓷作为一种器物,他原本仅具有储存、摆放等功能,但随着技艺的发展与内涵的植入,陶瓷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外”价值。这些使用功能与“功能外”价值共同塑造了传统陶瓷文化。

在日本,有一家拉面店,叫做一兰拉面,他每一只拉面碗的底部都会有一个字,你只有把面吃光把汤喝净,才能看到这个藏在碗底的字样。这就是一种将器物与食物相连相接的方式,或许是碗增加了面的趣味,也或许是面助推了碗的出彩。总而言之,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方式,她将食物与器具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

《红楼梦》就很好的讲述了我国古人对于器物与饮食的看法,黛玉饮酒时拿起的是乌银梅花自斟壶 ,拣了一只海棠冻石蕉叶杯。再看妙玉,她拿出两只杯来。一个旁边有一耳,杯上镌着“瓟斝”三个隶字,后有一行小真字是“晋王恺珍玩”,又有“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一行小字。那一只形似钵而小,也有三个垂珠篆字,镌着“点犀”。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

你或许会觉得,古人喝个茶而已,何必那么挑剔?

其实,自古至今,器物与食物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相符相成的。我们重视吃,但在我们骨子里同样也重视用具。

陶瓷作为重要的用具,他完全可以在供人使用中体现她的美感与价值。

不过,要细分受众,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而广之。像日本,就有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陶瓷,有田烧、伊万里烧、波佐见烧等等。受众越清晰,陶瓷销量就越走俏。

因此,我国传统陶瓷文化若要走向复兴,也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拓宽她的外延,增加她的表现形式,细分她的受众群体,这样才能增加曝光,才能更好讲述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本文标签: 文化 陶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