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的历史


燕园坐落在常熟城区辛峰巷内,东邻炳灵公殿,南临辛峰巷,西为民居区,其北原有五弦河(已湮没)。该园原为清乾隆东阁大学士蒋溥之子、台湾知府蒋元枢所建,园西即为蒋元枢从父蒋洄旧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时任福建台澎观察使兼学政的蒋元枢,渡海遇险,回常熟后,即在蒋府旧宅东侧辟建园林,并供海神天妃于其中,名为蒋园。

蒋元枢因其父亲蒋溥与祖父蒋廷锡均任过内阁大学士,家世豪富,筑园极其精良,如窗棂、栏槛等都用名贵的紫檀、楠木雕刻而成。 此园后被其长子继煃赌博输却。道光九年(1829年),为其族侄、泰安县令蒋因培(号伯生)出资购得,大加修葺增饰,并请戈裕良用本邑虞山黄石在园中部叠成假山一座,取名“燕谷”。燕谷如真山幽谷一般,巧夺天工且洞壑中有清澈的池水,园名于是大著,园亦因此更名“燕园”,又名“燕谷园”。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园为邑人知县归子瑾购得。光绪年间,燕园重归蒋家,元枢玄孙鸿逵重得,其所著《吾好庐诗抄》中“园林逢旧主”是为实指。 自北山磴道而上,山巅植树栽竹,宛若天生,就中原有“五针松”一本,高不寻丈,而虬枝曲屈,倍添情趣。据张鸿《燕谷漫兴》诗:“手植东来二尺松,十年已见万针浓”句,可知此五针松为张鸿出使日本时携回所植,惜已于1982年枯萎。今在原址重新补植。沿山向东攀行即达燕谷峰峦最高处——“引胜岩”,宛如置身虞山剑门,是为揽胜高潮。

燕园自蒋元枢始建时,有“三婵娟室”、“童初仙馆”、“七十二石猴”等名构胜景。

蒋因培增修燕园后,在其《乌目山房诗集》中题有:“钱松壶为余作燕园图十六帧,书此奉酬”。从此,乃有“燕园十六景”之美誉。但该诗集未具体谈及园景内容,今据张丰玉《瓶花庐诗词抄》中“题伯生丈燕园图”提到十四景,即:1.五芝堂;2.赏诗阁;3.三婵娟室;4.天际归舟;5.童初仙馆;6.诗境;7.燕谷;8.引胜岩;9.过云桥;10.梦青莲花庵;11.绿转廊;12.亻宁秋?;13.冬荣老屋;14.竹里行厨。又据光绪《常昭合志稿》记载,燕园有一希瓦阁、十愿楼、诗境、梅屋诸名胜。此说和张丰玉所述对照除重复者外,加一希瓦阁、十愿楼即为十六景。 燕园此修复工程于1998年6月开始,依次按原样落地翻建了五芝堂与门屋(已均属结构危房);在原址重建了童初仙馆、梦青莲花庵;翻建三婵娟室前临池廊桥;整修“七十二石猴”湖石假山与山间小径,重建假山前环池叠石,并整修恢复新发现的西侧山洞;重建了燕谷过云桥东部假山,并整理了西部假山北侧山体;重建了赏诗阁及与之相通的绿转廊与诗境景点;重建了天际归舟旱船与船前水池;重建完成了东园墙、园内各类铺地与主次园路的铺装工作;落地翻建了南园墙与大门,并在大门上方嵌置拓自燕谷老人张鸿手迹的“燕园”砖刻门额。2000年7月竣工,燕园有五芝堂、赏诗阁、三婵娟室、天际归舟、童初仙馆、诗境、燕谷、引胜岩、过云桥、梦青莲花庵、绿转廊、伫秋等十二景修复。尚有一瓻阁、十愿楼、冬荣老屋与竹里行厨景观,需待后园已迁工厂的车间拆除后再行修复,全园主体已基本恢复历史原貌,使昔日精巧绝妙的造园艺术风采重现。

本文标签: 重建 假山 婵娟 翻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