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北的潍县


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地级)市区解放前的旧称。特产有风筝、年画等,驰名海内外。潍县自古为东莱首邑,北海名城,文风昌盛,科甲蝉联。清代,山东共出了六名状元,光绪年间,就有两名状元出在潍县。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潍县经济繁荣,乾隆年间曾有“南苏州,北潍县”的说法,曾任职潍县的郑板桥更是留有“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的诗句,成为当时潍县社会民生的绝佳写照。

潍县古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当年,秦始皇修筑的驰道,穿越潍坊城区,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从此,这里成为京东古道的重要枢纽,商贾聚会,物资集散,堪称胶东咽喉,工商重镇,军事要冲,城池的规模也由此出现。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正式国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战争。当时的战争主要以车战为主。因此,为方便战车通行,各国都十分注意修筑道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巩固统一局面,加强统治地位,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下令修筑驰道。其中,京东道就经过潍坊地区。

交通的方便使潍坊的地位大大上升,成为当时驰道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具体到潍县古城所在的地方,尽管当时还没有建立城池,但已经是车水马龙、各种货物堆积如山的著名集市了。到汉代,潍县古城形成了土城。

奠定潍县古城重要地位的,还有一处著名的地方,就是潍水古渡口。潍水古渡口遗址在现在的东圩渠村东端,而东圩渠位于寒亭区朱里镇的潍河岸畔。早在2000多年前,秦国弛道在潍河上就有一处重要渡口,历经两晋,到了隋朝,潍河改道东移,渡口也随之迁移,并且历史性地选择了在东圩渠安家落户,从此千余年如一日的车水马龙,迎来送往,十分繁荣。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下密县置潍州,取界内潍水为名(潍水,即今潍河),潍州之名始于此。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州为郡,以郡统县,改下密县为北海县,属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北海、营丘、下密三县复置潍州,治所在北海县。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废潍州,省营丘、下密入北海,属青州。

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置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又废北海军,升北海县为潍州,又增昌乐县,潍州辖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北海为其治所。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在州之上设“路”,潍州属京东路。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京东路分为东、西两路,潍州属京东东路。

金于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攻占潍州,仿宋旧制,仍置潍州,属金京东东路。潍州辖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和固底镇,州治所仍在北海。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京东东路改称山东东路,潍州属之。

元太宗六年(公元1234年)后,潍州为元领地,北海仍为潍州治所。潍州元初领北海、昌邑、昌乐三县及司候司。宪宗三年(1253年)省司候司入北海。至元三年(1266年)省昌乐县入北海。领二县:北海、昌邑,州治所不变,设在北海,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朝时洪武十年(1377年)撤潍州,改称潍县,属莱州府。

清时属登莱青胶道莱州府平度州。

民国1913年属胶东道。1925年属莱胶道。1928年废道制,直隶于省。1929年至1931年将清末潍县的16个区划为10个区,今潍城区为第一、二、三区大部和第十区一部。1938年潍县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另外,胶济铁路潍坊附近有一火车站名“潍县”,实际上是在潍坊市东南方向的车留庄车站,今名“潍坊东”。

本文标签: 北海 公元 京东 潍坊 东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NBA历年总冠军

下一篇:大数据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