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巷钱庄的钱庄详介


南京巷钱庄是安徽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钱庄建筑,建于道光年间,钱庄是一座两层三进四合院建筑,四通八达,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布局严谨,自然合理,对研究古代商铺建筑具有很大价值。

钱庄的整体建筑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共有三道院子八道门,八方来财。这八道门是前门大后门小,越往后越小,成倒斗状,寓意日进斗金。还有一条引水渠,寓意财源广进似流水。天井院式的建筑,是典型的徽派商铺式风格。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边的房檐上流下,“这个比喻四季来财,肥水不流外人田。”掌柜房的摆设也很有讲究,厅台上有四个瓶子,一个镜子,寓意平平静静、四平八稳。

同时,古钱庄建筑对防盗的要求非常高。钱庄的大门上包裹了铁皮,钉上铆钉,两边有错落的门槽,大门关上以后,门缝连刀片都插不进来;屋顶上方有铁丝网,网上有铃铛,如若有人从上面爬过,碰到铁丝,丝上的铃铛就会发出响声报警;墙体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沙子,如果有小偷打洞偷盗的话,沙子会自行流下把洞口堵住。龙凤山介绍,除了防盗之外,这样的墙体还可以防火,如果有火灾发生时,把墙砸开沙子流下来就可灭火;还能防潮,没有沙子,钱放在屋里容易生锈,而沙子可以吸潮。

南京巷钱庄共有前厅、中厅、三厅、信房、账房、掌柜 房、金库、财神堂等30多间,信房管人事、中厅用来接待、账房负责银钱出纳……机构一应俱全,分工明确。其中,钱庄内展示的密押诗,内中颇有玄机,表面看起来像现在银行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实每个字都是钱庄内部的密码。这套完备的金融管理制度曾经让很多西方管理专家叹服。现钱庄存有亳州钱庄兴起、发展等历史专题陈列,对研究近代钱庄的历史和商铺建筑有重要史料价值。

钱庄亦称银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吸引存款、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清末民初时期,亳州钱庄主要聚集在南京巷和爬子巷这两条街道上,在这两条不足三百米的街道上竟多达42家钱庄,可以说是亳州的金融两条街,为此在当时亳州享有“小南京”的美誉。

在清朝中后期,亳州街道多,发展快。据说亳州有“七十二条大街,三十六条古巷”,亳州的街道是由经济的兴盛而形成的,当时的经济是靠涡河航运发展起来的。北关的街道大多数是商业区,商店多是深檐板门的明清式建筑,并以石条铺地。在这诸多的大街小巷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八步六条街(又叫水门关街)。八步街之短,当地人夸张地说只需走八步,就能从街这头走到那头。它虽然很短,可是紧连着其他六条街,而且条条街风格迥异。如东北方向叫帽铺街,在清代是以销售各式帽子而闻名远近,南面是卖布的;称白布大街,西边是卖竹爬子的;叫爬子巷,正东方向是卖煤的煤场街,还有卖鲜鱼的德镇街。现在帽铺街以卖竹器为主,白布大街则主要销售百货和兼营批发,其余的已成为居民区了。

这些街道已不同于从前,虽然被改造了,但是大部分依然保留了古风旧韵, 从花戏楼出来,走进古老的南京巷,来到保存完好的古钱庄。穿过古老的街巷,仍可体会到北关旧时商业的繁荣。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