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的历史文化


查干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经考古发现,查干湖边的青山头,早在一万三千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居住,一直到距今四、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仍然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宋辽时期,查干湖称为大水泊,辽代从圣宗皇帝一直到天祚皇帝,每年春季都千里迢迢地从京城带领群臣及皇后、嫔妃们到查干湖渔猎,称为“春捺钵”,届时会见部落首领,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

在查干湖东北的辽金古城——塔虎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目前吉林省内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之一。

相传1211年,成吉思汗来到科尔沁草原征服金国的时候,在大水泊(查干湖)边焚香祭拜,从此查干湖就被传扬为“圣湖”,直到现在,查干湖在冬季捕鱼之前,都要举行传统、神奇的祭湖醒网仪式,一方面是对查干湖的敬重,同时求得兴旺发达,获得丰收。

查干湖还与清孝庄皇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孝庄皇后的父母去世后,顺治帝颁诏,将其父母陵设立在查干湖畔,并追封其父母为“和硕忠亲王”和“忠亲王贤妃”,赐满蒙文碑以彰其德,文碑记载着满清“北部联姻,南部封王”政策,是研究清朝典章制度和满蒙民族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也是清朝皇室与科尔沁蒙古族联姻的历史佐证。

清朝时期,这里还是方圆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宗教文化中心,曾建有妙因寺等庙宇。

现在,妙因寺恢复重建后,以妙因寺为载体形成了庙会、查玛舞、千灯法会、祭湖、祭敖包等一系列宗教文化活动。

时至今日,这里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蒙古族东部文化、民族风俗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尤其查干湖冬捕是人类渔猎文化的活态遗存。

查干湖所在的前郭县,“郭尔罗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剌斯”的译音,意为“江河”。

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尔罗斯蒙语意为“江南”。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为秽貊地。

汉、魏、晋、南北朝中期属夫余国。

唐初为高句丽所据。

在唐代的渤海时期属渤海夫余府。

辽代,本地为契丹二十部游牧地,属上京道临潢府长春州辖。

长春州址即前郭县八郎乡北上台子村北塔虎城遗址。

金初,仍属长春州辖。

天德二年(1150年)长春州降为县。

承安三年(1198年),于长春县置泰州后,隶属泰州昌德军。

元代属开元路。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后,归辽阳行省、中书省管辖。

明初,为元初功臣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所控。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纳哈出降明。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此时本地属三卫辖。

明洪熙元年(1425年),东部“鞑靼”内乱,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被逼游于福余卫,后为福余卫长。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春,泰宁、朵颜、福余三卫进攻明朗,被明军打败。

这时蒙古瓦剌、也先来犯,三卫不支,泰宁、朵颜降也先,独福余卫长奎蒙克塔斯哈喇避走脑温江(嫩江),据其地,号嫩科尔沁。

明嘉靖年间,嫩科尔沁分四部,即科尔沁部及其右翼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左翼郭尔罗斯部。

郭尔罗斯部分给奎蒙克塔斯哈 剌之孙(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乌巴什,号二旗。

清崇德元年(1636年),乌巴什之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五世孙)固穆,因征明有功,参加皇太极称尊大典,叙功封为“扎萨克辅国公,诏世袭罔替”。

从此郭尔罗斯部二旗为固穆所辖。

顺治五年(1648年),固穆从兄布木巴被封为“扎萨克镇国公,诏世袭罔替”。

郭尔罗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确疆界,分为前、后(南、北)旗,固穆系世掌前旗(俗称南公),布木巴系世掌后旗。

此为郭尔罗斯前旗旗制之始。

清朝实行盟旗制,郭尔罗斯前旗与后旗同科尔沁六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会盟于哲里木。

郭尔罗斯前旗属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统属于清朝理藩院。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沿袭清朝建制,郭尔罗斯前旗仍属哲里木盟。

1932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属吉林省辖。

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于时局的变化,郭尔罗斯前旗曾几易隶属关系。

1946年1月,隶属吉江省行署;同年2月成立郭前旗 *** ,六月隶属辽吉省三专署;9月隶属辽吉省二专署;1948年7月隶属嫩江省;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辖。

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第19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

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1956年4月,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区,后属松原市。

本文标签: 隶属 清朝 长春 二十 蒙古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