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历史段子


大家好,我是王公侯。这是“有趣历史人物”系列第3篇文章。

如果要聊中国古代幽默的话,一定避不开一个身份,那就是“俳优”。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一篇《滑稽列传》,就是专门记载优人的幽默故事。

“优”一开始是古代君王养着的艺人,主要是表演音乐、舞蹈、杂技和讲笑话(谐戏、滑稽戏)等等。表演乐舞的叫“倡优”,讲笑话的就叫“俳优”。

俳优就是讲笑话逗君王开心的,所以言谈举止往往都是滑稽夸张。有时候为了节目效果,也会说一些出格的话,甚至说一些讽刺君王的、犯忌讳的话也无所谓。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故事叫“赵襄子饮酒”,说的是优莫讽谏的故事,出自汉朝刘向写的《新序卷六刺奢》。

原文: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

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

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说的是赵襄子一连喝了五天五夜的酒,还牛X轰轰的说:我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喝了五天五夜的酒了,一点都不累,接着奏乐,接着舞。

你们听听这哪像君王该说的话,这种说话的智商,托关系都进不了电子厂。一般大臣这时候都是心里骂着傻X,但是表面上肯定会劝君王别喝多了,伤身体啊,要为国为民啊之类的。

优莫却轻松的说:大王,我很欣赏你这种没心没肺的积极人生态度。但是你还不行啊,人家纣王喝了七天七夜,你才五天五夜,你还差两天两夜呢,加油啊,我看好你。

赵襄子笑容渐渐凝固,心想我都荒唐的快比上纣王了吗,就问:那我要灭亡了吗?

一般人这时候看到君王反省了,就顺势安慰君王能改过自新,就还是好同志,然后君臣抱头痛哭了。

优莫却说,亡不了,桀纣亡了,是因为当时有更厉害的商汤,周武王取代了他们。现在全天下都是桀,而你是纣,大家都是烂番薯、臭鸟蛋,哪有心思和实力灭亡对方,但是也确实有点危险了。

优莫用的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夸张荒谬法”,他劝谏的态度是比较轻松随意,幽默有趣的。而又会给被劝的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感觉。

当然了,这个赵襄子也是个很厉害的人,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三家分晋就有他一份,按道理来说这样的人并不是昏庸的人,所以优莫讽刺他,他没有恼羞成怒的砍死优莫。

再说个“雨畏抽税”的故事,出自宋代陆游《《南唐书》·卷十七 杂艺方士节义列传》。

原文:

时关征苛急,属畿内旱,一日,宴北苑,烈祖顾侍臣曰:近郊皆得雨,独都城未雨,何也?得非刑狱有冤乎,渐高遽进曰:大家何怪,此乃雨畏抽税,故不敢入京尔。烈祖大笑,明日,下诏弛税额。

大致情况是,当时国家为了军备,苛捐杂税很重,连谁家的鹅下了双黄蛋都要收税,商人过得很苦。

有一次皇帝(唐烈祖李昪)和大臣一起饮酒,顺便就问大家说:京城郊区几十里之外都说雨水很充足,为什么就是京城没有雨,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优人申渐高就说:“可能是雨害怕抽税,所以不敢下在城里”。

皇帝一听就笑了,第二天就下了诏书,停止一切额外的税收。

再说个类似的故事,叫“彼有其具”是简雍劝谏刘备的,出自《三国志.蜀书.简雍传》。

原文: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

说的是有一年旱灾,官服下令要节约用水,所以禁止酿酒,不止这样,如果查到谁家里有酿酒工具的,也是按照酿酒论罪处置。

有一天简雍和刘备游玩,看到一对男女同行,就对刘备说:这两个人要做不可描述的事,为什么还不抓起来。

刘备懵逼了,就问你怎么知道的。简雍说他们有作案工具啊,就跟有酿酒工具但没酿酒的人一样。刘备听了这个荤段子后大笑,就赦免了那些人。

当然,简雍并不是俳优,只是说他们劝谏的方式都是一样的。

俳优的劝谏方式,之所以有效,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职业的特殊性

我们现在看美国脱口秀演员,经常讽刺总统,觉得他们言论很自由,其实中国春秋时期俳优就已经这样干了。

中国优人文化有一项古老的传统叫“优言无邮”,意思就是有了“优人”的这个身份,说话过头点也没关系,甚至说什么也无所谓(《国语·晋语》:优施:“我优也,言无邮)。

再说了,俳优的任务就是讲笑话的。笑话这东西,不出格就不好笑。看过我之前讲过幽默的三大原理:意外感,优越感,宣泄感的人就能明白。

君王如果不让俳优说这么过分的话,没有那么好笑了,那自己不就白白养着他们了吗。

开玩笑的建议

俳优往往把建议包装成幽默的方式讲,把一件事情描述的夸张、荒谬、荒诞到令人发笑的地步,让人一眼看出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就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这种半真半假、轻松有趣的玩笑话,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要是一个大臣一本正经的跟君王正面刚,让君王没有面子不说,还容易吵起来,万一发怒杀了忠臣就更不好了。

这便是沟通的艺术,也是我们学习怎么给别人提建议的地方,后续我会更新很多类似的故事。

社会风气的特殊性

当时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君王习惯来自优伶的讽谏,君王被讽谏了之后,不发火,也不惩罚人,还哈哈大笑的接受建议,并且改正。就能显得君王宽宏大量、礼贤下士,知错就改,就容易招揽人才。

尤其是到了宋朝的时候最宽容,俳优胆子最大,真的是什么都敢说,经常讽谏政治,取笑官员。北宋人人魏泰的《东轩笔录》记载,“至今优诨之言,多以长官为笑”。就是说,现在的优伶,很多都是开当官的玩笑。

当时有个叫丁仙现的大腕,讽刺皇帝,皇帝不生气。讽刺当红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也只能一笑置之。后来讽刺的多了,王安石气不过,要弄死他,皇帝直接出手保丁仙现,让他藏身在王府里。

历史上有很多零散记载俳优的故事,看来古人也喜欢段子手,当然了,有趣的,还能收获些知识的故事,谁不喜欢听呢!

后面我会把这些故事整理好发出来,我会尽量标上出处。如果大家有类似的故事,也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

我是王公侯,我会经常分享幽默方法,搞笑历史人和事。

喜欢我的内容,欢迎转发及关注。

猜你想读

趣闻3:佛教的那些搞笑法器

趣闻1:煮豆烧豆杆,豆在锅里喊!都是一个爹,为啥要杀俺!

有趣历史人物1:千古第一好玩人——金圣叹

有趣历史人物2:历史上最洁癖的人:——倪瓒

幽默系列1:人为什么会发笑?幽默的原理

幽默系列4:遇到尴尬的事情,怎么幽默化解?

幽默系列14:幽默风趣怎么训练,知行合一?

本文标签: 幽默 故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