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历史无用论?


读书有无用处,这个问题每次被人提起必有一个背景, 一个让人深觉经济上的投入与所得的效益极大的不平衡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正如在现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环境下提出“金融无用论”一样的可笑。读书有无用处,历史的发展早已告诉给我们确凿的答案。同样历史也在告知人们:人们从来没有尊重历史。因为人们很容易忘记历史告诫人们的教训,同样的事情在人类的身上复制。

提出“读书无用论”的人根本就站不住脚,因为他在用经济理论中的短期效益来衡量大学教育。(本次的话题中数次提到“考大学”,无疑读书之意所指的就是大学教育。)虽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并不是所有东西都用经济来衡量的。正如对待身患绝症的病人,决不能因得知对其救治无望,就从经济效益上来判断,断绝对其治疗。大学教育同样也无法用经济上的规律来衡量有无用处,因为精神方面的所得是无法立刻用经济理论来衡量出精确的价值的。

回顾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几次抬头,所引起的争议指向大都是大学教育高收费的弊端。高收费自然就会有人无力接受大学教育,同样也会让心神向往大学教育的人,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负出沉重的代价。被报道出来的此类的例子已经有很多,但未被人知的事情恐怕更是多不可数。正如几年前有人所说的“大学教育是一种富人消费,有钱上得起大学就去上大学。”。虽然这句话招来无数人的臭骂,但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读书无用论”只不过是一个幌子,一个指向大学高收费的折中提问。而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读书无用论”的再次亮相,只不过是人们内心中对现实的消极妥协的一种外在表现。

“读书无用论”的前提条件是大学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在新的历史潮流下,瞬息万变,早有人提出终身教育的教育方向。试问如果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之后不读书不继续接受教育的话,是否能够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呢?是否会有一个好的人生发展呢?答案无需多说,这无异于杀鸡取蛋。

同样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读书无用论”还有一个隐含着的问题,即对当下大学教育的全盘否定。固然中国的大学存在很多问题,只要翻一下熊丙奇的那本大学教育批评论著《大学有问题》,便会感觉到中国大学所存在的种种病症。大学有问题并不是否定大学教育作用的合理理由。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问题,要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联系。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太伟大了,面对着古今中外从未遇到过的教育难题,把超过8000万的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培养到大学毕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太了不起了。”。大学教育承受着这么大的压力,自然免不了会出现问题。同样,在这样的大学教育下,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也应看到大学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只因一叶障目,便道天下乌黑,决不是可取的。

“读书无用论”这个概念也是很有问题的。“读书”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大字典》里面有三种解释:一是看着书本,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二是指学习功课;三是指上学。中国有句话“名正言顺”,就讲的是要师出有名。而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来讲,“读书无用论”已经把“读书”这个词所包含的三个意义都包括了,同时这个话题也把这三个意义混淆了。因为在这个话题上“读书”所指的只不过是上大学,在概念确立范畴上来说是可以用所指的精确概念来替换的。钱钟书在解释“易”这个概念,用了上千字,从而让人们清楚的把握“易”的含义;康德曾用好几页来解释一个概念,都是为了把概念讲的清晰精确,为随之的讨论奠定基础。只要对“读书无用论”这个概念稍加思考,便会发现它大而不当,逻辑混乱,漏洞百出。“读书无用论”并没有在根本上否认读书的作用,只不过是极为巧妙的转换了指向上的概念,利用了大学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人们对大学教育爱恨交织的心理,从而迷惑了一些人,误导了人们的观念而已。

本文标签: 大学 教育 读书 无用 概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