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金清


——金清大桥(寺前桥)小记?

金清大桥是温岭历史上最长最美最重要的桥梁,坐落在新河披云山南,水似青龙,桥如长虹。桥以河名,又因山南原有净应寺,桥在寺前,故俗称“寺前桥”。清代诗人裴灿英曾以《寺前桥》诗一首赞曰:“不识前朝寺,当前耸一桥。崚嶒排雁齿,掩映亘虹腰.云影明还灭,潮声暮复朝。不教人病涉,无箸此超超。”

大桥始建于明,重建于嘉庆初年。桥跨金清港,为五孔石拱桥,栏板上有浮雕,精美细致,美轮美奂,望柱头更有雕饰石狮、荷花、莲蓬等,线条流畅,令人赞叹。桥两端有桥亭,四角攒尖顶。亭上原有匾额,南曰:“人无病涉”,北曰:“水不扬波”(系天台书家梅人鉴书),今仅存北桥亭匾额。

据清《嘉庆太平县志》载,金清大桥“海口锁钥,往来冲要,通县之桥,以此为巨”,“制巨工坚,可历久不坏。”新河曾流行“新河所,所四门,门门走马。寺前桥,桥五洞,洞洞行船”之语,对金清大桥昔年的繁华进行了生动的描摹。因金清大桥重要的交通地位,桥两岸集聚了大量的民居商铺,形成了桥街,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群。

寺前桥街也是一条明清老街,分两段与金清大桥连接,每段呈L形分布在金清港两岸,整条街颇富传统特色,多为二层楼的木构建筑,街面铺以石板,古朴凝重。这条街曾经是历史上的商贸重区,不过现在已经很破败了,很多人家都已经迁出去了,由于没有人住,有些房子已经开始倾颓了。

沿河一边还有些人家,桥头还有晾晒衣服的。据我爸爸讲,以前这一块比现在热闹多了,桥头以前还会有书摊子,附近还有一个烽火台,在山上,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地点了,只能说岁月变迁,抵不过时间的流逝吧,河边的古埠头也只是剩了些碎石。廊桥倒是不错,不过看起来像是新建的,没有找到什么历史铭文,不过也颇为古色古香,长桥卧波,甚有文韵。纳凉是很舒服的,反正我是坐下了就很不想走了,清风徐来,甚是惬意。不过似乎还是老人比较多,这一带年轻人还是大多数都走了的。

去桥之前在寺前桥街里打转的时候有经过一户人家,似乎是姨婆还是什么婆婆,挺大的辈分了,是我家的亲戚,当时我内心还觉得挺神奇的。一直以来,对新河和金清的观感是很奇怪的,我应该算是路桥金清人,不过总是和温岭新河牵扯不清,住的算温岭地,又包络在金清镇内,想来源头是在这里了。水水相通,生生不息,本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又斩不断的缘分,你看叫着金清大桥,却还是在温岭吧。

金清的历史算比较短的,因为以前都是水,它应该算是路桥最边缘的一块地方,再出去就是东海了,很多地名中保留着“塘”啊“岙”啊,以前都是水,只是后来给填出来的,也是人类改造自然地一大例子吧。不过温岭倒是个很有历史的地方,同时,温岭被誉为水乡泽国,境内多溪多河,亦多桥梁,明《嘉靖太平县志》载桥74座,清《嘉庆太平县志》择著名者著之,载桥154座。

台州号为“山水海城”,水和桥连接的不仅仅是地域,更是缠绵悱恻的情思和文化。

2018.8.2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