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风景区的历史文化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西汉文学家张载在《剑阁铭》赞道:“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在《铭》中写道:“群山西来,波积云屯。

地险所会,斯为蜀门。

层岑峻壁,森若戈戟。

万壑奔东,双飞高阙。

翠岭中横,黯然黛色。

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三国蜀汉重臣邓芝曾说: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

重险者,谓外有褒斜、子午之险,内有剑阁之隘也。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赋》云:阻以剑阁。

东晋末年重要将领、大臣殷仲堪曰:剑阁之隘,蜀之关键。

唐刘凤云:梁山之险,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 ,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益州图经》云:小剑山截野横天,奔峰倒地,挟楚包汉,呀秦拥蜀。

大剑虽号天险,有扼塞可守,崇墉之间,径路颇坦。

小剑则凿石架梁,飞阁成道,耸峭不容飞越,李白所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者也。

虽然,刘禅、萧纪之徒,其如地利何哉?

秦汉三国时期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灭蜀,即由此道。

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司隶校尉杨厥重修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

公元263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

晋南北朝时期

西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成汉政权奠基人、氐族人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就食巴蜀,过剑阁,叹息曰:“刘禅有如此地,面缚于人,岂非庸才耶?”东晋升平三年(公元359年),梁州刺史司马勋叛乱,引兵入剑阁,攻涪(今绵阳),进围益州(今成都),丞相桓温遣东晋名将朱序等讨平之。

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皇帝苻坚使部将徐成攻克剑阁,进而夺取梁、益二州。

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南齐大将崔慧景于剑阁击败引氐族来犯梁州的李乌奴。

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北魏名将邢峦遣统军王足入剑阁,围涪城。

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北魏遣甄琛出剑阁。

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与北魏争葭萌关失败,剑门守军弃城而去。

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益州刺史萧渊猷遣其将樊文炽围剑门关,失败遁走。

大同元年(546年),剑阁复入于梁。

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氐族酋长杨法琛据利州(今广元)归附北魏,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遣杨乾运讨伐于剑门关。

承圣二年(公元553年),萧纪叛乱,东侵荆州,西魏尉迟迥乘虚南下潼州(今绵阳),杨乾运等密以剑阁送款于魏,迥入剑阁,蜀遂瓦解。

后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响应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杨坚,杨坚使隋朝名将梁睿讨之,自剑阁进逼成都。

隋唐五代时期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夺剑门,入剑州,平定作乱的西川节度使刘辟。

咸通末年(公元874年),南诏犯成都,唐军出剑门,而敌退却。

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西川节度使王建攻东川,陇右节度使李茂贞遣部将李继昭援救,留偏将守剑门关。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后唐灭前蜀,李绍琛(康延孝)在剑州拥兵自称西川节度使,魏王李继岌遣任圜追击之,任圜先遣别将下剑门关守之,遂进败绍琛于汉州。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东川节度使董璋、西川节度使孟知祥谋据两川,董璋遣兵筑七寨于剑门关,又于剑门关北置永定关,布列烽火,大将石敬瑭受命讨伐董璋,偷袭剑门关。

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遣军伐后蜀,取秦、阶诸州,蜀人聚兵粮于剑门关、白帝城。

宋时期

宋乾德三年(965年),王全斌伐后蜀,有降卒进言:“由昭化县江东越大山数重,有狭径,名来苏,蜀人于江西置栅守之,对岸有渡,路出剑门南二十里,至青缰店与官道合,由此进兵则剑门之险不足恃也。”康延泽曰:“蜀人并力守剑门,若令诸帅协力攻取,而命别将取来苏,达青缰,北击剑阁,与大兵夹攻,破之必矣。”王全斌从之,遂夺剑门关。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