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人文


《梦溪笔谈,雁荡山》

作者是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在《梦溪笔谈,雁荡山》一文中评述雁荡山为“天下奇秀”。对雁荡山考察后提出了流水侵蚀学术思想。“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 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到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沈括用正确的语言,提出水对岩石冲击,沙土流失是雁荡山的峰谷形成的原理。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指出,“沈括早在十一世纪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詹姆斯,郝屯在1802年所叙述为现代地质基础的这些概念了。

《雁山志》

作者是施元孚(1705-1778),是清代地理学家、旅游学家。他寝游雁荡山中十余寒暑,最后完成记述雁荡山景观的特色志书《雁山志》,其中《游山十八法》讲述游山学的思想与原理,指出游览者的文化素养与行为,要与山水和谐相处。

本文标签: 地质 原理 沙土 提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