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历史是什么?


东北,古称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五盟市”:赤峰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东北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聚居地,在中国的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周天子分封诸侯以屏藩王畿,赐周召公姬奭以东北之地,是为燕国的始祖。周召公姬奭(前十一世纪 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是」shì),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

燕国是西周至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封国。关于它的始封,《史记》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确的记载,称:“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史记》卷4《周本纪》也说武王伐纣之后,“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名奭,姬姓,是与周室同姓的贵族,因食邑于召,称为召公。他和周公旦、太公望,都是西周开国奠业的重臣,也是周文王、武王最为信任、倚重的人。燕昭襄王(?—前279年)在位的时候,向东袭破东胡修筑长城,向南讨伐齐国,燕国达到极盛。

燕王喜三十三年(公元前222年), 秦灭韩、魏、楚后,再遣王贲攻燕辽东,燕军战败,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秦军回师攻代,代王嘉被俘。燕辽东故地和代地被秦分别设为辽东郡和代郡。

明代以来,东北地区有“关东”之称,清代始有“东三省”之称。虽然1907年奉天、吉林、黑龙江设省之前,虽然是将军辖地,但“东三省”就已经是清朝对这一片区域的通称。比如《清高宗实录》中记载:“定简放东三省副都统城守尉例。论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向因风俗淳朴,地方宁谧,是以三省旗员皆放本处之人,即副都统、城守尉大员亦有简放本处者……”

例嘉庆《大清会典》中明确指出:“留都曰盛京,其北曰吉林,又北曰黑龙江,是为东三省。”[2]嘉庆时西清所撰《黑龙江外纪》一书中也称:“黑龙江今为东三省之一。”可见在清朝前期,即使还未设省,就已称呼东北方向的将军辖地为“东三省”了。

到清末,“东三省”这一用语更加普遍,比如1885年曹廷杰所著《东三省舆地图说》、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1907年,东北改制,清廷正式将原属将军辖地的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设为行省,各省任命巡抚,并置东三省总督一员。至此东三省成为正式名称,同时也称之为东省地区。

本文标签: 黑龙江 吉林 辽东 东北 将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余秋雨的资料

下一篇:全息电影技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