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景亭的历史


据资料记载,校景亭原名翼然亭(大概是取“有亭翼然”之意),是昔日名园鸣鹤园中一座最大的方亭。它早在乾隆初年就已存在了。乾隆十二年(1747),清高宗乾隆曾登上翼然亭观赏四周风光,并以“翼然亭”为题赋七律一首,赞赏这一带的风光之美。他在诗引中说“出西轩面横岭,亭中设便坐,近纳岚翠,远往野绿,仿佛香山来青(即来青轩)景色。”诗文为:

峰有飞来亭岂无,天然距此不南图。

籍松为幄阴偏秀,依石成章兴迥殊。

茶鼎烟飞云半野,棋枰声杂瀑千珠。

寄言纵目搜吟客,莫认琅邪岩畔途。

后来,这一带成为蕙亲王绵愉的鸣鹤园。咸丰十年(1860),鸣鹤园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园中建筑多被损毁。而翼然亭却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清末时,醇亲王奕譞曾做诗描述鸣鹤园景色凋零,但古亭幸存的荒芜景象。诗云:

鹤去园存怅逝波,翼然亭畔访烟萝。

百年池馆繁华尽,匝径松阴雀噪多。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鸣鹤园遗址成为燕京大学校址的一部分。1926年,燕大迁来以后,对翼然亭进行了修整,并在亭内彩绘燕园校景十二幅,将燕园的代表景点荟萃于一亭之上。校景亭之名也因之而来。1984年,北京大学又对校景亭做了一番修葺。今日之校景亭,已经焕然一新,可谓北京大学校内最为雅致美丽的名亭。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