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要为东汉戚宦相争负上最大责任?请详细说明


同意 东汉光武帝应为东汉戚宦相争负上最大责任

东汉光武帝推行的措施,为宦官干政提供机会。因此,我同意东汉光武帝应为东汉戚宦

相争负上最大责任。现据史实析述如下:

一、光武帝设立内朝令外戚及宦官提供干预政事的制度性因素。

东汉初年,光武帝鉴於西汉末年权臣干政、王莽篡位的历史教训,废除了西汉以外戚任

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制度,改为皇帝直接掌握尚书。同时,扩大尚书的职掌及组织,称

「尚书台」或「中台」,尚书台的首长为尚书令,将原本由三公负责的一些重要政务,转交

到内朝的尚书台。自此开始,尚书台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关,丞相(即司徒、司

空、太尉三公)的权力却大为削弱,「三公之职,备员而已」。从此内朝成为权力中心,可

以出入宫禁的外戚和宦官,因而有机会专权。(5分)

二、光武帝首创专任宦官为中常侍之例,令帝皇身边充斥宦官。

宦官得势如资料二所言:「几乎出於皇帝的意愿」,这与光武帝有直接关系。光武帝改

变西汉以来制度,「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中常侍一职,西汉初多引

用士人,至元帝时渐用宦者,而光武专以宦官出任此职,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掌侍左右,

从入内宫,赞导内事,顾问应对给事」东汉时,宫廷内官全由宦官充任,因此宦官成为皇帝

身边唯一可以依赖的对象。宦官中的中常侍、黄门侍郎、小黄门等官职,都因本身的职务而

有机会掌权,如黄门侍郎「掌侍从左右,关通中外」,而小黄门又「受尚书事」。随着和帝

以後宦官的「兼领卿署之职」和员额的不断增加,其势力亦日益膨胀。光武帝致力强化皇权

,专任宦官为中常侍,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为宦官掌权干政提供了机会。(5分)

三、驳论:所谓「後世君主不用朝臣」,其根源在光武帝削减外朝。

有论者指出「东汉中期君主多信任宦官而不用朝臣,才是戚宦相争之主因」。此说批评

不信用朝臣之责在於後世君主,与光武帝无关。

事实上,光武帝大幅削弱丞相的权力,造成外朝官员无力辅助君主,此所以後世君主只

有抓紧宦官,因为他们想信用的朝臣被光武帝一早排斥在核心权力之外,此岂非光武之责?

反之,内朝权力得以加强,使任职内朝的外戚和宦官得以弄权,这才是引致东汉戚宦相争的

主因。可见,东汉光武帝应为东汉戚宦相争负上最大责任。(5分)

总括而言,光武帝削弱三公权力,将权力收归尚书台,加强君主集权。当权力高度集中

於皇帝手上,皇帝身边的外戚、宦官便有机会擅权。另外,光武帝专任宦官为中常侍,协助

皇帝处理政务,这亦提供了宦官干政的机会。因此,我同意东汉光武帝应为东汉戚宦相争负

上最大责任。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