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码头的历史沿革


1912年(民国二年),津浦铁路局成立轮埠事务所,接管轮渡,轮渡事业转入国营。

1928年(民国十七年)码头于8月8日竣工,为保障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的顺利进行,国民政府决定在下关江边建设码头以迎接先生灵柩。并被定名为津浦铁路首都码头。奉安大典举行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所到之处均被冠以“中山”之名,如中山门、中山桥、中山路等,灵柩登陆的下关码头亦被定名为中山码头并沿用至今。

现时中山码头候船大厅内有大幅宣传版面,结合大量图片资料详细介绍了这段史实。 码头对面的大唐南京下关发电厂红楼,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渡江部队即是在中山码头一带登陆,由挹江门进入南京城。此后中山码头与邻近的挹江门、下关电厂等成为纪念渡江战役的重要场所,更有市民建议把渡江战役纪念馆建在中山码头。

随着南京经济的复苏,作为当时渡江的唯一通道,中山码头运输较为繁忙。高峰期日航约150班次。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轮渡的过江需求极大缓解,中山码头的客流量也迅速下降。特别是随着2004年南京北站(即浦口火车站)再次停运,轮渡过江需求进一步减少。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