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重视历史的国度,历朝历代都有历史记载的优良传统,数千年以来对历史的记录连绵不绝。从有确切纪年的共和元年(前841年)开始算起,约3000年的岁月中,涌现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等多种历史体裁,《左传》《国语》《史记》……等等史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而且中华民族的史家传统向来都是秉笔直书,前有著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太史公司马迁,后有“发奋读书誓为文化人,教育报国编著近代史;著书立说问鼎史学界,历史遗著笑谈场记”的陈功甫,使我们的历史具有无声的强大力量。

向来爱看史书的我,每次看完史书都感觉有所得,但又难以汇总凝练出来,无法清楚描绘自己从中到底学到了什么?一直对自己问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多历史故事,我们能学到什么?怎么学?怎么用?”

知名专栏作家陶短房先生在其著作《从历史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该书从史事出发,够把众多历史事件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把异同之处一一“肢解”出来,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剖析如何借鉴使用相关知识。小至公司治理,大至国家管理,都谈得通透畅达。

全文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关注公司的股权分配,第二部分主要谈企业人才问题,第三部分涉及公共事务的管理,第四部分着重说领导艺术。各篇文章选择的角度新颖,富于启发,对历史爱好者、企业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历史、理解当下,都会有帮助。比如,从刘秀烧信“令反侧子自安”,来谈如何处理部下有意跳槽的问题;从文彦博的“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谈如何减小、冲破改革阻力;从桓温北伐,谈新官上任搞“标志性工程”的得与失……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对“九品中正制”和“唯才是举令”的分析。不少人都是十分认可曹操先后下过的三次“唯才是举令”,觉得曹丕的“九品中正制”是历史的倒退。真是如此吗?

陶短房先生认为,三次发布“唯才是举令”之时,都是曹操最需要人才,而人才最不待见曹操的紧要关头。曹操围绕“特定人群”制定“唯才是举令”,就是为了为了最大可能成批争取到的、最好用的人才。而“九品中正制”的出台年份是公元220年,此时曹操刚死,曹丕正忙着逼汉献帝退位。“九品中正制”同样是针对“特定人才群体”(门阀群体),目的也同样取悦那些“最好用的人才”。

之所以区区几年后,父子二人的用人标准截然不同,只不过因为世易时移,两人身份不同,大环境不同,“人才”的对象不同而已。落到当下的环境中,具体的运用其实就是企业或单位如何根据形势变换,去找人才、选人才、用人才罢了。哪个单位没遇到这个问题?哪个HR不思考如何处理?

历史不断重新,从未远离你我。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通鉴所以资治”。虽然现在已经是新常态了,跟以往的历史都不同了。过去的历史都是一个个独一无二的事件,过去的知识不一定能帮助我们预知未来。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历史的长河之中去寻找当下的影子,借鉴古人的智慧,寻找我们的答案。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