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商周时期,帝王粗辟原始自然山水丛林,狩猎为主,兼供游赏,称为苑、囿。

春秋战国至秦汉,帝王和贵戚富豪模拟自然美景和神话仙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大量增加人造景物,建筑数量很多,铺张华丽,讲求气派。帝王园林与宫殿结合,称为宫苑。

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文人参与造园,以诗画意境作为造园主题,同时渗入了主观的审美理想;构图曲折委婉,讲求趣味。

两宋至明初,以山水写意园林为主,注重发掘自然山水中的精华,加以提炼,园景主题鲜明,富有性格。同时大量经营邑郊园林和名胜风景区,将私家园林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尺度比较大、公共性比较强的风景区中。

明中叶至清中叶,园林数量骤增,造园成为独立的技艺,园林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私家园林(主要在江南)数量骤增,皇家园林仿效私家园林,成为私家园林的集锦。造园法则成熟,出现了许多造园理论著作和造园艺术家。

中国古代园林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以苏州为代表。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

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其中尤以清代的皇家园林著称。

清代的皇家园林,在继承了宋、辽、明代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大量汲取了江南园林意趣和造园技巧,既不失北方的豪壮气概,又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气氛,这种兼备了南北之长的清代皇家园林,使园林艺术登上了巅峰。

皇家园林大多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而成,一般占地很大,少则几百公顷,大的可到几百里的范围,气派宏伟,包罗万象。

历史上著名的宫苑有秦朝和汉代的上林苑、汉代的甘泉苑、隋朝的洛阳西苑、唐朝的长安禁苑、宋朝的艮岳等。

本文标签: 园林 皇家 家园 山水 自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