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历史


什么是比较历史

比较历史,就是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历史比较研究在酉方从史学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罗多德、塔西陀等古典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就曾运用过比较的方法,近代历史学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把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民族加以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他们庞大的思想体系。

孔德把比较研究作为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列举了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这是对历史比较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探索。但比较研究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流派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

世界历史与中国历史对照

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是把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分开来学的,尤其是学中国历史,总是关起门来自己跟自己纵向对比,很少做横向的对比。早就想排一张《中国/世界历史年代对照表》,很想弄清楚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究竟牛到什么程度,中国发生那些伟大事件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在干些什么。

一说到中国历史,总是说秦汉唐宋元明等等朝代,不习惯明确标出年代,这种说法,一般人很难直观地在世界历史坐标上做出对比,弄不清同一时间段里人家在干什么,同一时代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骄傲起来总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经过全面的对比,该骄傲的就骄傲到明处,很一般的甚至落后的也别妄自尊大。 这张表还很粗略,发在这里有些行怎么也对不上。以后有时间,再好好分分类,从人、事、物、技、艺五个方面都做一下横向对比。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工作,比如,昨天我才发现,中国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以及和他并称吴中四大才子的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坛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生活在同一时代,唐伯虎比米开朗基罗大两岁,而拉斐尔死后4年,唐伯虎也去世了。 元代写“古道西风瘦马”的杂剧家马致远,和写《神曲》的意大利诗人但丁死于同一年——1321年。曹雪琴写《红楼梦》的同时,伏尔泰正在写《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 再比如,中国三国演义打的正欢的时候,欧洲也正在打仗,当时罗马爆发了奴隶大起义,史称三世纪危机,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这不是和同一时期的东汉的情况很相似吗? 再比如,中国大唐贞观之治的同时,日本正在搞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日本从此了进入封建社会。 做这样的对比,就是想看看,咱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中国人的人种素质到底怎么样。

下面就有你想要的比较的详细

什么是比较历史

比较历史,就是历史比较研究,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比较来加深、扩大和验证对历史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实际上,历史比较研究在酉方从史学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出现了,希罗多德、塔西陀等古典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就曾运用过比较的方法,近代历史学家也都不同程度的把历史上各个不同的民族加以纵向和横向的对比,通过对比来说明他们庞大的思想体系。孔德把比较研究作为探求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主要方法,并列举了比较研究的三种方式,这是对历史比较方法的最早的理论探索。

但比较研究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史学流派却是20世纪初的事情。

中国历史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 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辽 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

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

夏,商,周,秦,汉,三国,西晋,东晋,16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亳 河南商丘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汉 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十国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杭州

辽 907-1125 皇都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江苏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北京。

附注:

① 约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此后商也成为殷。

② 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始。

③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政权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④ 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⑤ 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中国历史全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朝 代 起 讫 都 城 今 地

夏 约前22世纪末—约前16世纪初 安邑 山西夏县 亡于商

阳翟 河南禹县

商①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亳 河南商丘 亡于周

殷 河南安阳

周 西周 约前11世纪—前771② 镐京 陕西西安 (亡于大戎)东迁

东周 前770—前256 洛邑 河南洛阳 亡于秦

秦 前221—前206 咸阳 陕西咸阳 亡于

汉 西汉③ 前206—公元25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汉

东汉 25—220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魏

三国 魏 220-265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晋

蜀 221-263 成都 四川成都 亡于魏

吴 222-280 建业 江苏南京 亡于晋

西晋 265-317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赵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宋

十六国④ 304-439 — —

南朝 宋 420-479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齐

齐 479-502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梁

梁 502-557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陈

陈 557-589 建康 江苏南京 亡于隋

北朝 北魏 386-534 平城 山西大同 分裂成东西魏

洛阳 河南洛阳

东魏 534-550 邺 河北临漳 亡于齐

北齐 550-577 邺 河北临漳 亡于周

西魏 535-557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周

北周 557-581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隋

隋 581-618 大兴 陕西西安 亡于唐

唐 618-907 长安 陕西西安 亡于后梁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后唐

后唐 923-936 洛阳 河南洛阳 亡于后晋

后晋 936-946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契丹

后汉 947-950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后周

后周 951-960 汴 河南开封 亡于宋

十国⑤ 902-979 — —

宋 北宋 960-1127 开封 河南开封 亡于金

南宋 1127-1279 临安 浙江临安 亡于元

辽 907-1125 皇都 亡于金

(上京) 辽宁

巴林右旗

西夏 1038-1227 兴庆府 宁夏银川 亡于蒙古

金 1115-1234 会宁 阿城(黑龙江) 亡于蒙古

中都 北京

开封 河南开封

元 1206-1368 大都 北京 1368年败北,1543年分裂,1600年后降清

明 1368-1644 北京 北京(前期 南京 江苏南京) 亡于清

清 1616-1911 北京 北京(皇太极迁盛京 辽宁沈阳)(顺治前往北京)亡于民国

中华民国 1912---1949 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1--今 首都北京。

中国历史朝代口诀

A、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B、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历史年份对照

你是要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我有中国的

?~约前2070年 原始社会部落混战 前2070年~前1600年 夏朝 前1600年~前1046商朝 前1046 年~前771年西周 前770年~前256年东周,其中前770-前476年春秋 前475年-前221年战国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 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西汉 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 公元220年~280年三国 265年—316年西晋 316年-420年东晋 304-439 十六国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南北朝 581~618 隋朝 618~907唐朝 907~960 五代 892年~979年十国 960年—1279年宋朝 公元907年~1125年辽朝 1115年-1234年金朝 1260~1368 元朝 1368~1644 明朝 1616~1636年后金 1636~1911清朝 1912~1949民国

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

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

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

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入木三分 王羲之的书法,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他的字秀丽中透着苍劲,柔和中带着刚强,后代的许多书法家,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的。

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集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

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

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

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

于是王羲之给观里写了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闻鸡起舞 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

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

本文标签: 河南 洛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