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鼓楼的历史沿革


鼓楼南边正面高悬匾额,上书古渔阳三个苍劲浑厚的楷体大字,是清朝康熙年间蓟州知州张朝综题写。背面匠额用相近字体上书畿东锁钥,落款为清朝道光年间知州华浚。城台上周围有垛口,城台下中间开拱形门洞,整体建筑古朴典雅,反映出蓟县城的古老特色,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鼓楼匾额古渔阳三字,充分概括了蓟县的古老历史。天津蓟县在春秋时期曾建无终子国。秦代置无终县。汉高祖元年,项羽封韩广为辽东王,建都子此。隋代大业初改名渔阳。

蓟县城原先为土城。明洪武四年(1371年),将土城包以砖石,周围九里十三步。城北有山冈阻挡,没有设门。城的东、南、西三面设门,门上建楼,城的四角建角楼。鼓楼建在城的中心。明祟祯十五年(1642年),清兵攻入蓟州,城被拆毁,鼓楼被焚。清朝顺治年间、康熙年间、道光年间,曾几次按明时原样重修,但或因地震、或因大火、或因年久失修,又几次毁坏。到抗日战争结束时,蓟县城上角楼全塌,城垣拆尽。城中鼓楼也破烂不堪。

本文标签: 年间 县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