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每天都在等死,为什么最后那么幸运?


明英宗朱祁镇九岁登基,大明王朝第一次出现了主少国疑的局面。

但是,其皇祖母、仁宗皇后张太皇太后,仍然指定他继承大统,并以一代女政治家杰出的才能和魄力,联合内阁“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与军事统帅、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濙,尽力辅佐这个少年天子。

朱祁镇的父祖,都是短命的皇帝,然而他们将永乐之治发展壮大,基本实现一个仁宣盛世的强盛国力。

幼主幸运地接了一手好牌,并且在做甩手掌柜时,大明王朝出现了鼎盛局面。遗憾的是,正统七年,张太皇太后病逝,杨士奇等四大臣(杨荣死于正统五年)虽有心继续辅臣朱祁镇,然而这个生为天潢贵胄的年轻皇帝,在大伴太监王振的诱惑下,沉迷享乐。

王振粗通诗书,中过举人,自阉入宫,深得宣德帝朱瞻基喜爱,命为东宫局郎,做皇太子朱祁镇的大伴。《大明风华》将王振弄作朱祁镇的同龄人,甚至还小,其实不符,他应该比朱祁镇的长辈年龄。张太皇太后死后,朱祁镇称他为先生、百官尊其为翁父,就是一个证明。

王振以落魄文人,自我屈辱地阉割入宫,却侥幸在朱祁镇登基之初,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了内阁部院与皇帝之间的联系人,少不了弄权。

张太皇太后在世时,尚能制衡王振。《大明风华》中为了突出孙若微的大义,过分地矮化张太皇太后,有些约束皇帝、痛斥王振的戏份,其实在历史上是属于张太皇太后的。

太皇太后死了,杨士奇相继病逝,胡濙年迈无心国事。杨溥为人谨慎,继任首辅,却因老迈,对王振恃势弄权也是无能为力,仅剩下张辅与王振继续抗衡。

王振背后是皇帝,代行的是皇权,百官争相攀附,老帅张辅也只能齿冷避让。

结果,正统十四年,瓦剌犯明,血气方刚的朱祁镇,想玩一次马上治天下,听从太监王振的怂恿,不顾大臣的反对,执意亲征,不意荒芜的土木堡,成了数十万明军精锐与张辅等良将老臣的坟墓。

侍卫武官樊忠,抡起铁锤,砸死王振。《大明风华》将朱祁镇的禁卫武官樊忠,弄成了永乐帝与宣德帝的御林军首领,与史不符。

樊忠还是死于乱箭穿心。而朱祁镇,也成为了瓦剌太师也先的俘虏。

2

朱祁镇出征前,皇太后下旨,封两岁的朱见深(当时还叫做朱见濬)为皇太子。这是备不虞之需。

不虞之需,成了时势必须。

朱祁镇被俘。大明朝惊变。

两岁的太子少不更事,皇太后孙氏没有张太皇太后的政治才干。于是,为避免非常时期主少国疑,大臣王文、于谦等向皇太后建议,拥立唯一的皇弟郕王朱祁钰登基,改年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以绝瓦剌挟英宗以令明朝。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