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交通法规《仪制令》为什么管制了古代交通近千年?


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古代交通出行是怎么管理的呢?有人说,古代人少,不像现代这么拥挤,根本不用什么交通管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在古代非中心都市确实人不多,不过在中心城市就另当别论了,比如唐朝的长安,宋朝的开封在当时都堪称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人口多达百万以上.清明上河图就是明证.人口一多,车来人往,交通自然就会拥挤,不管理那不乱套了.因此老祖宗制定了中国最早的交通法规《仪制令》.

《仪制令》就是朝廷颁发的礼仪制度命令.具有法律效用,不得违犯.这个法令始创于唐代,盛行于宋朝.唐贞观十一年 (公元637年)唐太宗颁发了 《唐律·仪制令》,其中一条写道“凡行路巷街,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 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只有四句话却管理了中国古代交通近千年.

五代时期,后唐之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八月敕:“准《仪制令》:道路街巷,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有此四事承前,每于道途立碑刻字,令路人皆得闻见。宜令三京诸道州府,各遍下管内县镇,准旧例,于道路明置碑,雕刻四件事文字。兼於要会、坊门,及诸桥柱刻碑,晓喻路人。委本县所由官司,共切巡察。有敢犯者,科违敕之罪。贵在所为简易,所化万人,既礼教兴行,则风俗淳厚。庶皆顺序,益致和平。”这是榜刻《仪制令》的开始,当时政府对它的教化作用寄予很大厚望。

在古代,没有正式的交警,交通却能够有序进行,这条《仪制令》可谓功不可没.同时我们也要为兴礼教,守秩序,懂谦让的先人们点赞.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