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铜镜梳妆,铜镜真的能照出人吗?清晰吗?


中国人关于铜镜的使用,远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齐家文化之中。或许,当人们第一次临水自照,能意识到那水中的映像正是自己的时候,镜子的历史便已经产生了。

(一)水中的倒影

关于镜子的鼻祖,第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应该是?鉴?,这是一个盛满水的盆子,一般为铜制。大口、深腹便于盛水与映照;无足或有圈足可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身高;两耳或四耳便于随时提携搬运。

但是在没有容器出现之前,古人可能正是以自然界静止的水来映照面容,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希腊神话中的自恋者纳西索斯,因为看到水中自己俊美的面容,不小心溺水而亡,被众神怜悯,遂成一朵水仙花。

所以,学者梁上椿总结了一种以?止水?为源头的古镜发展源流即:

止水?鉴盆中静水?无水光鉴?光面铜片?铜片背面加纽?素背镜?素地加彩绘?改绘彩加铸图文?加铸字铭

这种说法很是流行,著名学者郭沫若也持此种观点,他们的主要依据,大约是古人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镜?称作了?鉴?的缘故。

(2)取日火于阳燧

除了?镜由鉴来?的说法之外,另外一种说法是铜镜可能来源于?取火于日?的阳燧,此说以岳慎礼先生为主,这种阳燧实际上是一种凹面铜镜,可以将光线聚集起来,达到引燃助燃物的作用,实际上类似于放大镜的取火功能。

在古籍《淮南子》中,对此有非常明确的描述:

?阳燧,金也。取金盂无缘者,执日高三四丈时,以向,持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之,吹之则燃,得火。

实际上,可以看到阳燧的功能主要在于取火,虽然它也光亮如镜,可以起到映照的作用。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工艺上把铜镜与鉴、铜镜与阳燧联系起来。

实际上,就制作工艺而言,两者是一致的,所以在《考工记》中,才将?鉴燧?的配方(齐)放在一起说:

《周礼?考工记?輈人》:?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郑玄 注:?鉴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

(三)何为镜之源流

进一步思考一下,如果说?鉴?和?燧?是铜镜的源头,那么至少两者出现的时间要比铜镜早吧?但是根据考古资料来看,这种说法可能并不成立。

先说铜镜

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中,共有两面铜镜。一个是1975年甘肃广河齐家坪的素面镜,另一个是1976年青海贵南县尕马台的七角星纹铜镜。但是至今为止,在早期遗存中尚未发现明确的、能早过齐家文化铜镜的容器出现,更别说是那种打磨光滑的铜鉴了。

再说阳燧

我国今见最早的阳燧属于西周时期,是1975年在北京昌平白浮村西周早期木椁墓中出土的两枚。其中心向下凹陷了曰0.4厘米,足以证明其非铜镜,实乃阳燧。再者说,人们在制作和使用阳燧的时候,必然会发现它表面光洁可以成像的事实,所以就两个功能而言,很难区分前后。

总结一下:铜镜的产生可能真的是来源于每个瞬间的巧合,人们从经常使用、打磨的刀斧等器物平整的表面上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的启示,这可能就是后世文献所说的?屈刀为镜以剑取火?的缘故。

本文标签: 说法 可以 可能 实际上 功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