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的由来~~帮帮忙


点心的由来,流传一个有趣的说法:据说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满族将军,姓萨,喜爱骑马打猎,而且每次打猎后都一定要吃点心,还不能重复!有一次萨将军出门打猎前,特别吩咐厨师要「来点新鲜的玩意儿」,若是不能令他满意,就准备回家吃自己!负责点心的厨师一听,自然万分紧张,一个失神就将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又催着要点心,厨师一火大骂了一句:「杀那个骑马的!」才慌慌忙忙地端出点心来。想不到,萨将军吃了之后相当满意,问起这道点心的名字,厨师惊魂未定,随即回了句:「杀骑马!」结果将军听成了「萨骑马」,想说自己姓萨又爱骑马,倒也挺妙的,还连声称赞,萨其玛因而得名。

烧卖: 烧卖乃源于元朝时代之北方传统点心,一直流传多个世代,称谓亦因时而异。元代时期,烧卖被称作「稍麦」,取其以麦面做成薄片后,裹肉蒸熟混汤而吃。到了后期,则于江南一带改称作「烧麦」。北方的烧麦,皮厚馅料粗,不及南方的精致 ; 而广东烧卖则另有风味 小圆柱状和肉馅种类较多样化。

肠粉: 原称「猪肠粉」,皆因其外貌似足猪肠。早于六十多年前,已有流动摊贩在广州街头售卖。及至抗战时期,有点心师傅将其制法改良将白布铺于锅中的木架上,加入稀释米浆,待肠粉蒸熟后拉去白布,再将肠粉切成宽条。曾几何时,猪肠粉亦有「斋肠」之称,后来一家广东式茶楼以粉皮包著鲜虾、猪肉或牛肉售卖,自此起其他茶楼亦争相效法,并大受食客欢迎。

水饺: 北方人爱于新春佳节吃水饺/饺子,水饺形似金元宝,故别称「元宝」,寓意吉祥瑞意。根据记载,水饺早于隋朝已出现。当时,并无水饺、云吞之异,直到唐代,才分别演变为北方和南方人之主食,而两者之唯一不同只是水饺皮较厚而已。

小笼包: 又名「小笼」,取其于竹制笼子蒸制而成。传统的小笼包馅料分为上汤、虾肉和鲜肉三大类,精致小巧为其特色,乃江南名点之一。

春卷: 远于北宋时期,中国人以养蚕维生,并有祈福求风调雨顺之习,他们会将面作皮,然后裹馅再捏成蚕虫形状的食品,寓意蚕业丰收之好兆头。流传至今,金黄香脆的春卷依然是不少中国人的心头爱。

珍珠鸡: 乃糯米鸡之袖珍版本。将多种馅料加于糯米,再以荷叶包裹,深受广东人欢迎。广东人常嫌糯米鸡份量太多,饱吃一只后,肚内再无空间尝其他美点,故聪明的点心师傅便有珍珠鸡此伟大发明。珍珠鸡所采用之主要材料 — 糯米,因其独有黏性,磨成粉状能做糕饼、点心之外皮,亦可煮成糯米饭,故二十多年来,在云云点心用料中,一枝独秀。

馒头: 乃北方主食,等同南方之米饭,北方人喜伴菜肴共食。馒头可蒸、烤或炸,又以蒸最为普遍。炸或烤馒头较蒸的结实,故通常会与汤同吃,而且北方人较常于筵席时食用。

包点: 是南方人的小食,不属正餐主粮。中国各地最早期制造包点,是采用一种名为「老酵发面」的传统方法,因其工序繁多,故经过四百多年的中西交流,广东人已进而利用省时方便的化学膨松剂取而代之。

粥: 早于中国三千多年前,「粥」已被封为王公大臣的「六饮」之一。唐朝时代,粥更为皇帝恩赐臣属之御品,可见其超然地位。事实上,粥也有其效益。粥是中国传统食疗之一,被视为治病和延年益寿之良方,有健脾、开胃、补气、宁神、养血,清心等功效。时至今日,粥仍为中国民族喜爱之粮食,并且各有各地方特色和风味,例如︰广东人喜将米煮至稀烂,以清汤代替清水熬粥,而台湾人则偏爱浓、腻,米粒亦碎而不糊。

粉面: 在中国,面条历史犹久 ﹐亦是最大众化的传统食品之一。它早在东汉年间出现,到了宋代面条花样逐渐增多。而中国各地的面食风味也十分不同,烹调方法有凉拌、烹捞、脆炸、煨烩、汤煮及炒溜等等。

附加资料:

粥粉面是日常港人不可缺少的道地食物,而且价钱便宜。广东人吃粥历史悠久,而且甚为讲究,尤以「粥底」为重。「粥底」就是用生米慢慢煮成软绵绵,甚有口感的香滑汤粥。除了粥底外,人们亦喜爱在粥品中加入材料,如利用新鲜猪杂生滚而成的「及第粥」、混合多种材料如鱼片、花生、猪肚、肉丝、鱿鱼及猪皮而制成的「艇仔粥」,亦有非常讲究的烹调,用新鲜鱼腩生滚而成的「鱼腩粥」、鸡粥及鲜甜鱼云粥等,款式多不胜数。

而粉面亦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广东面食中最著名的首推「云吞面」,是由京式馄饨演变而成,在丁方两寸的云吞皮包裹着新鲜虾仁和猪肉,皮薄馅靓,放上汤,再蘸些红醋食用口感非常。而广东面条由于在制作时加入碱水及鸭蛋,所以亦份外爽口弹牙。除此之外,面店另有必备食品就是肉丸,如鱼肉丸、牛肉丸、猪肉丸、墨鱼丸等。肉丸除了味道要好,还讲究「爽口弹牙」;而近年新派上场任意自选材料配搭的「车仔面」,亦极受大众欢迎。,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80705220,

本文标签: 点心 广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