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州的历史


威州,史为绵虒地,曾日维州,当地羌民用羌语习惯的称谓叫“Kvoza”,汉语谐音近似“柯杂”。维州最初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置。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时在此建绵虒县,称绵虒。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因由京城发往山东潍州文书误投维州(今理县薛城),故将维州改为威州,义“威制西羌”。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406年)时,威州治地(自薛城)迁坝州(今龙溪乡东门口)后又迁至凤坪坡底(今郭竹铺凤坪坝),宣德三年(公元1428)又迁至保子关,七年再迁威州治所至岷江东岸南沟左侧古城坪(今姜维城)。自此,这里以威州为名。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废威州,以保县(今理县薛城)移住,故又有新保县之称,然而威州为地名沿袭至今。

威州原属理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威州为理番县新保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九月,改为威州乡。

1951年2月,威州乡划属汉川。1953年6月,汶川县人民政府分威州乡城关村及近郊建立威州镇。自此,威州乡、威州镇分别作为独立的行政建制并存。1992年9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民政(1992) 110号文下达,扩大威州镇的行政区域.将原威州乡所属行政区全部划归威州镇管辖,从此,威州乡并入了威州镇。

本文标签: 公元 人民政府 迁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