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发现神秘南宋衙署,它曾让元朝石炮失效吗?


钓鱼城遗址位于我国重庆合川区,长江上游,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控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之口,自古就是“马渝要冲”的美誉,在战略上拥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钓鱼城保卫战逾时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之战到底有多大的历史作用,让钓鱼城能久战不败的秘密又在哪里?接下来,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让钓鱼城扬名天下的,是发生在公元1259年的钓鱼城大战。当年,成吉思汗的子孙们以蒙哥汗为首,一方面横扫欧亚大陆,一方面,分三路大军,对南宋发动了灭国之战。其中一路由蒙哥汗率领,号称十万,自今天的宁夏,进攻四川。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就在打到钓鱼城时,蒙哥汗却遇到了从未想到的抵抗。蒙古军队一开始采取的是围城的战法。

本来一座小小的孤城,围上几日,粮尽水绝,不战自败。可一围就围三个月,城里的存粮异常的充足,竟然扔出来30斤重的大鱼,还有面饼,向蒙古兵挑衅。那就进攻吧,小小的钓鱼城又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军民一心,硬是久攻不下。与此同时,炎热而多雨的气候,还有随之而来的瘟疫,无时不刻地侵蚀着曾经横扫天下的蒙古军团。

最关键的是,1259年7月21日,蒙古军队的最高统帅蒙哥汗竟然被守军的投石机砸中,死于钓鱼城外。蒙哥汗一死,整个蒙古帝国的情形都急转直下。为了能接替蒙哥汗,各路头领都收兵回撤,上帝折鞭之时,整个世界都免于一场生灵涂炭。

回过头来,钓鱼城能够将上帝之鞭折断,到底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一是地理位置独特,易守难攻;二是建设者早有远见,城内粮草充足。还有更重要的第三点,就是钓鱼城本身的防御体系十分科学。

2014年底,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对钓鱼城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一处大规模的州治衙署。衙署很大,总面积为1.5-2万平方米、其建筑格局为由北向南,三层阶梯式分布。前院,中院和后院均沿山体分布,格局明显。其中,一二级阶梯级差约3米,二三级差约8米。通过残留的灯柱基座等,证明衙署是典型的南宋建筑风格。

作为当年的战争指挥中心,以及钓鱼城的标志象征,这个钓鱼城的衙署设置,可以用绝妙二字来形容。它不仅有一个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水池,可以满足整个衙署的用水需要。在衙署的后院,还发现了一个地下金库。还有更绝妙的一点,只要站在衙署的最顶端,远处江对面的蒙古军队的一切就可以尽收眼底,这就难怪蒙哥汗在万军之中,成了宋军的靶子了。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衙署在选址和建筑上都巧妙地利用了现成的地势。使得衙署成了整个钓鱼城防御体系中最安全的位置。不管蒙古军队从哪个角度,最多也就能看到衙署的灯光,不要说弓箭,就是当年的石炮,都根本打不到。

今天,战争早已然远去。但是,没了军事用途的钓鱼城衙署遗址的考古价值仍然十分的重要。这个衙署遗址是当前我国衙署考古的标杆性建筑,也是华夏历史上高规格的南宋时期衙署遗址,它的发现,甚至填补了我国南宋时期衙署考古的空白。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