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镇的历史传说


明正德君游五侯山时,从北麓下山走到一个村庄。这天,天气炎热,正德君一路辛劳精疲力竭,如饥似渴,看到这里有口井,便取水畅饮解渴。他觉得这井水既清凉又甘甜可口,就兴致勃勃地给这井取名“福井”。以后,村民们就把村名叫“福井”。大约在明末清初,四面八方的人肩挑货物来福井买卖,遂渐渐形成了一个小墟。

嗣后,福井小集市不知不觉地被迁往西外四里处的昆仑山下的“开文书院”(清嘉庆15年建)附近。书院前面有一棵邦枝树,终年茂密葱茏,有叶无花,据说叶子能治肠道疾病。肩挑而来的贸易集市就靠近邦枝树周围,商贸生意日益繁荣。久而久之,人们就在周围搭架凉棚,后又盖起稻草或芦苇茅屋,遂成一条小街,人称“街头”,那里的店铺也叫“街头店”(与莆田方言“肩头店”谐音)。金墩黄氏占五分之一。清乾隆间,莆田黄石金墩太师黄府十八世孙儒商黄国燧徙居兴福里街头店黄宅其裔析居江边、汀峰诸里。世系(旁系从略)1黄府-2黄安石-3黄近-4黄檟-5黄胜字应孙号学古-6黄源-7黄霁-8黄智名斌-9黄瑛-10黄莹-11黄大保-12黄文质-13黄光禄-14黄元甫-15黄东祖-16黄尧眉-17黄成德-18黄廷源-19黄国燧(配兴福里清进士内阁中书周玉春女)生于清乾隆庚申年三月廿三日,卒于嘉庆庚辰年十一月十五日。茔于五候山仙女洞南麓。 (一)黄石镇

1、沙坂金墩街550人 6、金山村656人 11、黄石沟边700。

2、登瀛村50人 7、清江村668人

3、水南上余50人 8、沙堤318人

4、和平村1020人 9、郑塘350人。

5、海滨村3200人 10、江东村500人。

(二)新度镇

1、沟口村160人

2、洋埕村306人

3、横山后墩205人

(三)北高镇

1、北高村180人

2、江边村800人

3、汀峰村406人

(四)白塘镇及市区金墩黄氏村庄

1、洋尾村886人 8、东进村71人

2、后宫120人 9、园头村418人

3、铺尾640人 10、林桥村420人

4、霞徐746人 11、下磨村181人

5、下孝义120人 12、横沟后墩578人。

6、渭阳村571人 13、灵川东港500人。

7、西墩村2268人 14、田厝1000人。

(五)东庄镇

1、东庄村400人

2、东沁村787人

(六)笏石镇

1、珠坑村1437人

2、坝津村1526人

3、岭美村1677人

(七)东埔镇

1、山前村1000人

2、沙塘边1200人

(八)东峤镇

1、汀塘村100人 4、下西村100人

2、东峤村50人 5、欧厝25人

3、上塘村115人

(九)平海镇

1、平海村335人 4、山星村2800人

2、东美村70人 5、江堤村2075人

3、石井村2400人 6、溪边村1098人

(十)湄洲岛

1、汕尾村1772人

(十一)南日岛

1、三墩村1000人

(十二)埭头镇

1、潘砣黄厝500人

2、翁厝村2120人

3、湖耽村2300人

(十三)仙游县

1、钟山镇钟山村1212人

2、象溪镇溪边村1022人

莆田市金墩黄府后裔还有:莆田城中金桥巷、刘桥巷、乌石;北磨、寺山、保尾、鉴后;陡门头;顶墩村后墩、涵西商城后墩、张镇村后墩、梧塘后墩;下坂后墩、新度锦墩下墩、南埕下墩;南梧塘下墩;丽港巷下墩、霞墩下墩、东墩下墩;渠桥横山、广业后坑、黄石黄园、横塘;东源、定庄、龙塘;仙游芦溪;枫亭、度尾中岳。城关大度、城关衙后等。

1、明代黄佳黄霖季子(千七公派)元孙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莆田上云乡  2、明代黄震(千七公派)贾公曾孙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莆田洋城(阳城)陡门兜  3、明代黄寿(千七公派)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黄石上余  4、明代进士黄卷(千七公派)由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湖北麻城卫所黄宅  5、明代黄文著(千七公派)贾公七世孙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仙游鲤城黄厝  6、明代黄材(千七公派)大渊子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仙游鲤城黄巷  7、明代黄大辂(千七公派)大渊子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仙游鲤城黄大夫第  8、明氏黄大侠(千七公派)大保弟由莆田黄石金墩经崇安迁居浙江钱塘官巷口积善坊巷  9、明代黄幼泳(千七公派)贾公十世孙由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江苏南京下关区金墩  10、明代黄幼淳黄文芳(千七公派)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闽北浦城县黄厝  11、明代黄有贵(千七公派)由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江南江陵黄厝  12、明代黄有诚(千七公派)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莆田横山乡  13、明代黄清(千七公派)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莆田府城中刘桥巷  14、明代黄健(千七公派)贾公五世孙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莆田府城中金桥巷黄宅  15、明代黄络(千七公派)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居莆田清浦乡黄厝  16、明代黄睿(千七公派)由福州莆田黄石金墩迁居于福州府闽县金桥巷分衍于山下黄厝  17、明代黄经官锦州巡检(千七公派)由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广东拱北黄厝  18、明代黄权(千七公派)由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江苏南京金陵黄宅分衍浙江上丰惠黄厝  19、明代黄震旦(千七公派)由福建莆田黄石金墩迁居福州榕城台江洋中金墩街  20、明代黄泗(千一公派)由福建晋江安平金墩迁居广东海口市黄厝  21、明代黄怡(千一公派)由福建晋江安平金墩迁居浙江温州平阳黄厝  22、明代黄聊(千一公派)由晋江安平金墩迁居南安水头吴内  23、明代黄复祖(千一公派)由晋江安平金墩迁居大田城郊黄厝  24、明代黄俨(千一公派)由晋江安平金墩迁居漳州赤岭黄厝  25、明代黄永(千一公派)由福建晋江安平金墩迁居浙江瑞安黄厝  26、明代黄荐(千一公派)尾英曾孙由福建晋江安平金墩迁居广东惠来  27、明代黄应期(千一公派)由福建晋江安平金墩迁居广东惠来麻街黄宅  28、明代黄金鼎(千一公派)由福建晋江安平金墩迁居广东卖麻街黄宅  29、明代黄寿明代(千二公派)黄仕龙季子迁居晋江陈埭奄上分衍泉城东海石头街  30、明代黄香偕子黄显矮黄显奴(千二公派)黄仕龙四子由福建晋江潘湖徙南京金湖乡黄厝  31、明代翰林学士黄长治(千二公派)黄仕龙曾孙由晋江潘湖迁居永春城西官田市儒林里  32、明代黄长生(千二公派)黄仕龙曾孙由晋江潘湖经城门浯埔迁居泉郡县后街黄宅  33、明代黄真宝(千二公派)黄仕龙元孙由晋江潘湖迁居南安三都葵山董埔乡  34、明代黄真回(千二公派)黄仕龙元孙由晋江潘湖经洪濑黄厝徙居南安美林双溪口乡  35、明代黄心宇(千二公派)黄仕龙七世孙由晋江潘湖徙居南安洪濑街黄厝  36、明代黄转阳(千二公派)黄仕龙八世孙由晋江潘湖经南安董埔徙居南安杏塘黄厝  37、明代黄日习(千二公派)黄仕龙八世孙由晋江潘湖迁居南安桃源乡黄厝  38、明代黄日休(千二公派)黄仕龙八世孙由晋江潘湖迁晋江笋江糊口乡黄厝  39、明代黄应选黄应眷(千二公派)黄仕龙八世孙由晋江潘湖迁居浙江青田县黄厝乡  40、明代黄滨泉(千二公派)黄仕龙九世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晋江永宁梅林黄厝  41、清代黄光渊黄光长(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艋岬潘湖渡头  42、清代黄高拱(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台北艋岬潘湖渡头  43、清代黄光华黄光国(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台中黄宅  44、清代黄近年黄锦年(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台南黄宅  45、清代黄伯秤黄伯棚(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台北淡水黄宅  46、清代黄伯梳黄伯柳(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高雄黄宅  47、清代黄福生黄泉生(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基隆黄宅  48、清代黄钟清黄钟源(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中沥黄宅  49、清代黄芳环黄芳珠(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漉港黄宅  50、清代黄鸿恩(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台北万华龙山寺黄宅  51、清代黄光景(千二公派)黄仕龙裔孙由泉城南潘湖迁居台湾彰化花坛金湖黄宅  52、明代黄乐吾(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三十一都霞坞(下浯)迁居莆田南日岛山中  53、明代黄甫亮(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福建晋江霞坞(下浯)迁居广东承德黄厝  54、明代黄太明(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晋江一都磁灶街黄宅  55、明代黄金定(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晋江三十都陈埭高坑  56、明代黄金范(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厦门金霞黄宅  57、明代道士黄永震(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东岳口九十九间  58、明代黄元达(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永春水口乡湖坂  59、明代黄维元黄孙英(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福建晋江霞坞(下浯)迁居浙江温州下浯  60、明代黄尔珍(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黄景贵长子由福建晋江下浯迁居广东潮州彭江钟会  61、明代黄尔瑞(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黄景贵次子由福建晋江下浯迁居广东揭阳金霞乡  62、明代黄尔瓒(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黄景贵次子由晋江下浯迁居同安鼎尾清军驿牛尖山  63、明代黄尔纯(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兴化县玉田村  64、明代黄岳(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下浯迁居晋江一都碧湖黄宅  65、明代黄荣贵(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福建晋江下浯迁居清源朋山岭后许塘  66、明代黄明祥(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漳州岳口埔黄霞  67、明代黄子国黄子昆兄弟(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下浯迁居同安铺前街黄宅  68、清代黄惠英(千二公派)黄仕虎裔孙由晋江霞坞(下浯)迁居台湾漉港后仑妈祖宫黄宅  69、明代黄对榕(千十公派)棣裔孙由福建莆田黄石清江下墩迁居莆田玉塘乡  70、明代黄锦(千十二公派)梧裔孙由福建莆田黄石清江下墩迁居莆田城南井亭街黄宅  71、明代黄铉(千十二公派)梧裔孙由福建莆田后墩迁居涵江铺尾黄宅

注:清康熙间黄龙标即黄景星明进士参政玄孙迁湖北黄梅县城关。 (北高中心小学)内有“朱子庙”,旁边有座“北高楼”(解放后为镇政府所在地),其意乃取北部的烟岚山高于南部的昆仑山,因而得名。“街头”集市不断发展后,人们就渐渐不用“街头”的名称,而易名为“北高”,乃凭藉“北高楼”而美称其名。从前这一带是“万人冢”,夜间神嚎鬼哭,一片凄凉不堪。自从“街头店”落座于此后,热闹代替了寂寞,驱散了“神鬼”。庙宇书院,商贸集市,一派生机。传说,烟岚山为“凤穴”,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曾有“七科八举”之盛名,震撼四方。之后,竟被太守岳正用三支铁钉钻钉在山顶上,结果“凤”被剌死,“风水”被毁破,从此,这里再也没有达官贵人出现了。

本文标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