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历史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40年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新华通讯社、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三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任委员,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

电台的主要设备,是周恩来从苏联带回的一部功率为10千瓦的语言发射机。广播电台的建设者们在小河南岸的山坡上挖成了三层三排窑洞。第一层是利用地面30多米高的山石,挖出了两间大面积的石窑洞。石窑洞既能防日本的空袭,又可防止敌特从地面进行破坏。两间石窑,一间作为电源车间,另一间作为广播机房。电源车间的发电机是靠一部汽车引擎带动的,引擎发动的燃料则是靠木炭炉供给的一氧化碳;广播机房的正中安置着10千瓦的语言发射机;窑门的左边,安放着一部军委三局制造的500瓦的文字广播发射机。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在延安试播音,呼号XNCR,发射功率只有二三百瓦。1942年底,由于设备简陋,无线电器材缺乏,以致播音时断时续。1943年春暂停播音。1945年9月5日重新播音。

新华广播电台每周广播三次,每次广播是在当日的下午和晚上,同时用汉语和日语各广播一次。在语言广播的同时,用国际通码向世界各国播发新华通讯社电讯。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主要任务是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和国民党政府军官兵宣传***的路线和政策。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7年3月中旬迁至陕北子长县(瓦窑堡)的山沟继续播音,并于1947年3月21日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此后曾先后转移到太行山麓(今河北省涉县境内)、滹沱河畔(今河北省平山县境内)播音。

延安(陕北)台的广播,立足解放区,面向全中国,而以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军队官兵为主要宣传对象。广播内容紧密配合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形势的发展,宣传中国***的政策和主张。节目以新闻和评论为主,先后办有“解放区介绍”、“人民呼声”和“对国民党军广播”等专题节目。曾被国民党统治区的听众称为“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1947年9月,还开办了英语新闻节目。 延安(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由新华通讯社供给稿件,在组织机构上也是新华社的一部分。

1949年3月25日,延安(陕北)台迁北平(今北京),改名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开始具有中央台的性质。1949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理并领导全国广播事业,广播电台从此与新华社分离。1949年9月27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北京新华广播电台。

1949年12月5日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为全国性广播电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