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体系在历史上是如何记录的?


德国和约签订后,战胜国立即与德国的战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1919 年9月10日,协约国与奥地利签订了《圣日耳曼条约》。条约确认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的独立及其疆界;规定奥地利废除征兵制,陆军不得超过3万人;赔款数额必须在30年内付清。协约国又同保加利亚在巴黎近郊的纳依签订《纳依条约》,规定:西色雷斯交给战胜国代管;保加利亚必须废除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2万人;偿付4. 45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而后,战胜国在凡尔赛的特里亚农宫与匈牙利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根据条约,匈牙利只剩下了原来国土的28. 6%,陆军限额为3. 5万人,赔 款22亿金法郎。

1920年8月10日,在巴黎近郊的色佛尔,战胜国与土耳其苏丹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这一条约使土耳其失去了 4/5的领土.财政经济由战胜国监督。以上这些条约同《凡尔赛和约》、《国际联盟盟约》一起形成了一个互为联系的条约体系,建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这些地区的 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又重新纳入了列强所控制的轨道,这一体系被称为“凡尔 赛体系”。华盛顿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霸的是英、法、俄、日、德、美六国。战后,德国败北,沙俄消亡,法国则忙于医治战争创伤和处理欧洲事务。 因此,在亚太地区便形成了英、美、日三国角逐争霸的局面。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主要矛盾是美、日矛盾。大战期间,日本趁欧美国家忙于战事之机,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上的殖民权益,形成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事实上的独霸局面,从而加剧了列强间的利害冲突。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展开的激烈争斗,主要表现在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上。美国看出要在海上获得优势,还需要花 些时间,便想通过外交途径来制约竞争对手。

本文标签: 条约 签订 战胜 太平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