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时对大豆有哪些记载?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收有西周时代的诗歌300余首,其中多次提到“菽”。如《豳风·七月》有“黍稷重,禾麻菽麦”。由《诗经》来看,我国栽培大豆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的头一篇《五帝本纪》中说,轩辕帝为修德振兵,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鞠五种”,这“五种”就是黍稷菽麦稻,菽就是指大豆,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植大豆。

根据在长沙出土的汉墓文物中有大豆一事,说明2000年前在我国南方已有大豆种植。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时江南一带曾遇饥荒,从淮北等地调运北方盛产的大豆种子到江南种植。从西汉农学家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可以看出,2000多年前大豆在我国已经到处栽培。

除了古代文献,考古发掘方面的发现,也证实了大豆原产于我国。于山西省侯马县发现大豆粒多颗,根据测定,距今已有2300年,系战国时代遗物,黄色豆粒,百粒重约18克至20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大豆出土文物。它直接证明当时已有大豆种植。

于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的2000年前的陶制粮仓上,有用朱砂写的“大豆万石”字样。同时出土的陶壶上则有“国豆一钟”字样,都反映了我国种植大豆的悠久历史。

此外,长沙出土的西汉初年马王堆墓葬中,也发现有水稻、小麦、大麦、粟、黍、大豆、赤豆、大麻子。

根据古代文献、考古文物等证明,栽培大豆起源于我国数千年前。最早栽培大豆的地区在黄河中游,如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或长江中下游。

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大豆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是人们的重要食粮之一。当时的许多重要古书如《诗经》、《荀子》、《管子》、《墨子》、《庄子》里,都是菽粟并提。

《战国策》说:“民之所食,大抵豆饭霍羹。”就是说,用豆粒做豆饭,用豆叶做菜羹是清贫人家的主要膳食。

先秦时期还用大豆制成盐豉,通都大邑已有经营豆豉在千石以上的商人,表明消费已较普遍。另外也有将大豆用作饲料的。

到了汉武帝时,中原地区连年灾荒,大量农民移至东北,大豆随之引入东北。东北土地肥沃,加上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精心选择和种植,大豆就在东北安家落户。据《氾胜之书》记载,当时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占全部农作物的十分之四。

西汉以后,大豆利用更趋广泛。汉初已用大豆合面作酱。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黄卷一石”字样,“黄卷”即今黄豆芽的古称。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编纂的《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到大豆黄卷,可能指早期作为药用的豆芽干制品。以后鲜豆芽即作为蔬菜。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引述古籍《食经》中的“作大豆千岁苦酒法”,苦酒即醋,说明很早就用大豆作制醋原料。

这些记载都说明,汉代以后,我国北方的大豆逐渐成为蛋白质来源的副食品之一。

利用大豆榨油,大概在隋、唐以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物类相感志》称“豆油煎豆腐,有味”以及“豆油可和桐油作艌船灰”,是有关豆油的最早记载。豆油之外的豆饼则被用作饲料和肥料。

明代《群芳谱》、《天工开物》和清初《补农书》中有用大豆喂猪和肥田的记载,但一般仅限于“豆贱之时”。

明末清初叶梦珠在《阅世编》指出:豆之为用也,油、腐而外,喂马溉田,耗用之数几与米等。

可见当时大豆已成为最重要的作物之一。

关于豆腐的发明,相传是始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出土的线刻砖上,有制作豆腐全过程的描绘。

本文标签: 大豆 我国 种植 记载 出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