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抬棺

第一,诸葛亮的遗嘱葬在定军山,而且是薄葬。

首先,建兴十二年,丞相诸葛亮在渭南与魏司马懿作战,病逝于张武前军,葬于汉中定军山下。北魏地理学家李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地势,无坟脊。”然而,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定军山脚下的武侯墓,只是诸葛亮的衣冠冢,诸葛亮究竟葬在何处,却是一个永恒的谜。对于,陈寿在《三国志》中记载:“明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葬之足以容棺,不具而及时收。”

两四个人抬棺材到南方,绳子断了之后被埋的说法缺乏官方证据。

根据陈寿的记载,我们只能猜测诸葛亮葬在定军山,而且是薄葬而不是厚葬。诸葛亮,古往今来的著名人物,一直提倡节俭。他死后,成都只有800棵桑树和15亩薄田。与此同时,针对诸葛亮埋葬之谜,出现了“四个士兵,抬着诸葛亮的灵柩一路南下,众人不得回头,就地磕头下葬。”说出来。而且后人为了渲染诸葛亮的机智,认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之中的。

第三,诸葛亮担心报复,所以采取秘密的办法处理善后。

对此,在笔者看来,“四人抬棺南下,绳索断葬”的说法目前在相关史料中是缺乏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彰显诸葛亮的智慧。但从结果来看,诸葛亮和他之前的曹操一样,采取了秘密的方式处理善后。对于这种做法的目的,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诸葛亮知道魏强大,迟早会有危险。因为我在多年的北伐中杀过张合等多名魏兵,会引起司马懿等魏兵的报复,所以采取了秘密埋葬的方式。另一方面,诸葛亮也担心刘禅的报复。

第四,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葬在远离成都的定军山,是因为他在死前看透了刘禅的性格。

最后,诸葛亮在去世前,一度成为刘禅的继承人,并任命蒋琬为丞相。但诸葛亮死后,后者废除了丞相制度。在为诸葛亮建庙的问题上,先帝刘禅以不合礼仪为由拒绝建庙。直到诸葛亮病逝29年后,才被迫在陕西勉县为诸葛亮建庙。由于诸葛亮生前对他的压制,刘禅在他死后进行了长期的报复。所以,诸葛亮选择葬在远离成都的定军山,是因为他在死前看透了刘禅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