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的起源

据《汉书·祭志》“五帝以来有书约,至于三王,俗刻之后才有印,诈伪渐盛,以止汉奸。”这时候印刷作为信用凭证,可以防止伪造,所以叫印信。

早在3700多年前的商朝,刻字就已流行。但印章表面没有原始文字,只有象征血型的符号附在当代青铜器或旗帜上。虽然是记号,但是有一定的读音。在发掘的文物中,最早的印章是“雅”印,是殷商时期的文物。

中国特有的具有艺术价值的篆刻。因为古代印章多以篆书印刷而得名。篆刻一词最早见于杨雄的法语谚语:“男孩雕刻昆虫和印章。”篆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狭义的篆刻是指所谓后人对印刷管理的研究;广义的篆刻是指一切雕刻技法。

篆刻也是篆刻的一种,但它是艺术家把学问和修养变成个性的艺术。

篆刻是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就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的艺术品,又叫“印”、“印”或“印”,这些名称因时而异。早在商代,人们就用刀子在龟甲上刻下“甲骨文”二字。这些人物刀刃锋利,笔法优美,“刻字”水平很高。春秋战国秦以前,篆刻叫“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专用,大臣和民间使用的印章统称为“玺”。这导致皇帝使用印章或珍宝,官员使用印章,将军使用印章,私人用户使用印章。

篆刻中的“印”字在古代写为“珍”,紧挨着玉字。所有刻在玉上的凹凸花纹,都叫“真”。后来竹帛成为流行的书写工具,所以篆书的形制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是属于玉雕、石雕、竹雕、铜雕的东西都可以称为“篆刻”,篆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到了秦始皇,他对全国书法风格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分为八种风格,印面上的字称为“抄印”;王莽定六书时,称之为“妙篆”,从此明确定篆书为篆刻所用字体。唐宋时期,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改篆制,但仍用篆书印刷。直到明清时期,大量印人问世,篆刻才成为以篆书为基础,用雕刻的方法在印面上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形式,篆刻也从广义的雕刻变成了狭义的经营印刷的学问。有人直接把印刷术的这种学问称为“雕版”、“铁笔”、“铁书”、“雕版图章”。

在2009年9月28日至6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了端午节、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中国雕版印刷技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编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妈祖信仰习俗、南音、南京织锦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民歌、粤剧、格萨尔、热贡艺术、藏戏、玛纳斯、和

产地:

篆刻自起源以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十多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经历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这一时期篆刻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玉、金、牙、角。称为“古篆刻时期”,其篆刻特点主要以时代为界。篆刻到了唐宋元时期,却处于衰落期。这一时期,由于楷书代替篆书的应用,以及公章与私章的分离,篆刻走上了下坡路。这种情况在元末有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花奶石可以印刷,从而使花奶石成为印刷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迎来了第二次发展高峰,其篆刻特色主要是各种流派。这一时期,文鹏和何震在篆刻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徵明的儿子文鹏偶然发现“光石”冻石可以用作印刷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头被广泛使用。这一时期,篆刻流派不断涌现,出现了程燧、丁静、邓、、赵、等篆刻艺术家。篆刻一度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直到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才形成了中国完整的篆刻史。篆刻是书法、构图和刀法的完美结合。一方面有瑰丽飘逸的书法笔触,优美的绘画构图,生动的刀切雕刻魅力。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随着时间的延伸和空间差异的发展,中国的文字蕴含着动人而多样的风格,在印刷面内以感伤而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的方寸,充满了时间的简单和空间的丰富。虽然几经变迁,但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和古朴的韵味令人着迷。这就是篆刻艺术。

篆刻有两种:宽篆和窄篆。篆刻的“印”是玉,古文字是“真”。从《说文》的注释来看,解释为“龟璧为征,亦真也。”),所有雕刻在玉石上的凹凸花纹,都称为“朱”。后来,竹帛成为流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书的形体符号由“玉”改为“竹”。

篆刻的起源很早。据《汉书·祭志》“五帝以来有书约,至于三王,刻、诈、伪之俗前有印,以侦奸。”

早在3700多年前的商朝,刻字就已流行。但印章表面没有原始文字,只有象征血型的符号附在当代青铜器或旗帜上。虽然是记号,但确实有一定的读音。到了周代,以青铜为基础的“周西”大为兴起。有各种各样的大小和形状,一般分为两种:柏文和朱文。秦朝是中国文字从“舒舒”向篆书演变的时期,篆书的形式更加广泛,篆字浑圆苍劲,笔画挺拔。

汉代印章达到鼎盛,史称汉印,字体由小篆演变为妙篆。中文和印度的打印系统和按钮也很精致。西陵八派的席刚曾说:“印是汉朝的始祖,如唐代的诗文,晋代的文字和文学。”唐宋时期,由于文人的喜好,虽改篆制,但仍用篆书印刷。直到明清时期,有了大量的印人,篆刻才成为一种以篆书为基础的艺术形式,用雕刻的方法在瞬间的表面表现密度和离合。于是篆刻就从广义的雕刻变成了狭义的管理印章。

传统上篆刻必须在篆刻之前进行,甚至有篆刻分七分三的说法。篆刻本身就是一门与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篆刻家的工作和刻章店师傅刻出来的印章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写”出来的,讲究规矩和印章技法,后者是靠“画”出来的,不在乎规矩和印章技法。不学篆刻,不讲究规矩,刻出来的印章会很生硬。因此,在学习篆刻时,一定要慎重选择篆书碑帖进行粘贴书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们会明显感受到篆刻的便利。很多初学者往往事半功倍。

构图是在印面上排列一个字或一组字的艺术,复杂多变,真的是篆刻中最重要的环节。如果印章的一面有熟练的刀法而没有巧妙的构图,就不会有杰作。尤其是成套和组的创作,各方面都要有所变化,需要展现作者的构图功力。因此,在设计印稿时,应该反复构思。在这一点上,篆刻大师吴昌硕谨慎的创作态度值得学习。要根据具体的笔画、笔画、形状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来设计合适的形式。

种类

秦朝以前,无论是官印还是私印都不叫印,统称为“印”。这是中国印最早的名字。印章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才几分钟。有铜版画和玉版画。篆印由大篆和小篆组成,布局散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磅礴。小海豹更漂亮。

秦汉官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六国文字进行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的社会,小篆是标准字,所以也是印章上的标准字。

秦印的形制与以往不同:四周以“天”字形边框环绕。照片均匀地分布在盒子里。

唐宋以来的官印和私印

唐代的篆书仍然使用篆书,但与六朝以前已大不相同。秦汉时期的印文,多以奇篆,白字镌刻。到了唐代,因为印色直接盖在棉纸上,所以用朱文作为公章。当时有人用隶书印刷。宋代官印与唐代官印接近。但到了晋代,就印上了“九叠篆书”。宋元私章变化很大,被广泛使用。除了铜和玉,还加入了象牙和犀牛角。那时候我能看到朱砂印泥印在字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明代的官印也沿袭了“九叠印”,比宋元时期的大。多为宽边粗朱文。清代官印一半是汉印,一半是满文。常任官,官印方;临时官员的公章是长方形的,称为“通关”。

学校

回族学校

徽派篆刻始于何震,其后有:巴维祖(1774~1793),穆青,又名脏道士。胡唐(生于1759),又名长庚,字子熙。董勋(出生于1740)人称七泉,小名小池。苏宣,本名二选,是泗水人。王官,字尹子。程普,元素这个词。朱剑,字可修,号变态。以上都是追求秦汉,有自己创新的大师。徽派的篆刻特点,加强了对秦汉优点的吸收,篆法简练,章法公允。刀法多采用打孔刀,线条简洁。

浙派

最著名的浙派大师有:胡铮(1814~1860),字不怕,名鼻山,师从丁景西刚(1746~1803),字铁生,以浙派的山川为特色,用刀法切割。给人老有所乐的感觉。

Xi巴陵家

西陵八派成员有以下八人:丁静(1695~1765):字尊体,精隶书黄易(1744~1802):字小松,善画兼作隶书西冈(1742)。陈洪绶(1768~1822):子贡,古山(1818~1860):曾雕刻2000多平方米赵(178650)的紫树改。

晚清著名艺术家

晚清名家众多:赵(1829~1884):号逸夫。吴昌硕(1849~1908),在汉阴、瓦当下功夫,是近代不可多得的书画大家。他是上海西陵印刷社的创始人之一。黄士陵(1849~1908):牧夫,初入徽派印学,后为周秦印弟子。在印刷风中间,可以看到流动。

当代著名艺术家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他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和书法篆刻家。赖楚生(1903-1975):浙江萧山人。他是一位有着诗、书、画、印四绝的著名艺术家。王献(1896-1989):江苏海门人。艺术大师吴昌硕,深得吴派艺术之精华,成为吴派的杰出传人。邓散木(1898-1963):生于上海,在艺术界有“北齐(白石)南邓”之誉。梁少英(1966-),浙江新昌人,当代书法新秀。他的篆刻追求一种古朴苍劲的大气。刀锋利宜人,很少雕饰。所用文字介于篆书、隶书、楷书之间,尤其是阴文中的篆书,白字饱满,无风无雨,口若悬河,表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土寨、丁楼的主人王勇等。1948年3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王勇国画系李可染教授和梁树年教授的研究生,主修山水画和书法篆刻。叶先生和先生曾指导过他。1981年获叶研究生毕业展一等奖,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评委会副主任。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出版,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多部特藏。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艺术交流学会副主席。作为一个有主见和开拓精神的艺术家,王勇先生在书、画、印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石开于1951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原来姓刘,别名冀州。离开艺术生涯后,她改姓石。青少年向、谢、何敦仁学习书法、篆刻、绘画和诗歌。1998移居北京,成为专业篆刻书法家。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家学院教授。现居北京,职业篆刻书法家。作品参加过第一、二、四、五、六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受聘为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中国青年展评委。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篆刻展评委;第一、二、三届全国楹联展评委。曾在湖南湘潭、福州、日本冲绳举办个人书法展。2006年6月5438+10月,故乡尊重展在福州画院举行。出版有《石开银存》、《石开书法集》、《当代篆刻名家作品》、《石开书》等个人画册。陈墨吾,男,重庆开县人,本名,字无极,九号邓,,自称醉、风雨楼、墨吾篆刻馆、大漠馆、宣仁坊所有人,号陈、朱墨翁、九登一禅。他出生于农历1964年7月。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蜀山印社社长、四川中国画院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学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创作研究员、巴蜀诗词书法研究会原副秘书长、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成都CPPCC书画院画家、宜州书画院画家、雅治中国画院画家。他的传记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国专家人才大辞典》、《世界中国文艺名人录》、《巴蜀印度人》。它的印章在书写形式的管理上相当擅长,不是靠精湛的技法优于他人,而是靠自然有趣,构图散而有力,平淡而奇特,老而辣,天真。他的作品属于写意,擅长处理断边栏和笔的粘连。他的风格不修边幅,豪放不羁,气势豪放抢眼,简约中见神韵。虚实对比变化较大,但不失整体和谐。著有《吴诗集》、《陈墨吴印刷术》、《中国书法大纲》、《钢笔楷书自学教程》、《吴书法篆刻选》等,发表文章、诗歌数十篇。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吴的综合著作,即《中国当代艺术家》刘亚楼,男,出生于四川成都,1949,是当代书法家和篆刻家。字寿禅,名唤居士,田和尚兼野道士。斋号壮牛堂、书香轩、莫也斋等。12岁,自学书法和篆刻。曾拜四川著名草书家许、著名书法篆刻家苏源先生为师,认真听讲。尝鸡作书,天真,得心应手,气势磅礴。印刷速度极快,几分钟就能刻完,古朴苍老,自然有趣;边境段有草,备受专家前辈推崇。崔志强,又名苍岩,1953年8月出生。水墨木刻第一人,花梦堂主,受戒胡须,二百莲斋等。研究篆刻书法二十余年,作品多次入选国家及国际交流展。多次参加代表中国书法最高水平的书法篆刻作品展,多次应邀赴日本、韩国、欧洲参加学术交流。他的作品也被许多国内外博物馆和公共及私人收藏。他的书法从韩立开始,后来发展到篆书、行书和草书。书法风格粗犷豪放,线条丰富,极具感染力。秦汉之初,篆刻是明清时期的一个流派。他深入学习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的艺术风格,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刀法和艺术风格。崔志强的作品被收录出版如下:《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集》。《崔志强当代十大著名篆刻词典》、《北京七大篆刻集锦》等。,以及各种名人书籍和书法篆刻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秘书长,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艺术家作品展会员,北京印刷学会会员,西陵印刷学会会员,中国书法杂志社副社长。曾默躬,男,又名墨工、莫居士,四川成都人,卒于1880+0961。曾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精通诗词书法,篆刻精细,擅长绘画,医术精湛,鉴赏水平高。据说病历有几十卷,大部分在“文革”中丢失,三卷印了近400份。在艺术界有张的文章《印刷艺术实现境界,涵盖古今——介绍老师的印刷艺术》、邓的文章《匠人之大自然归——艺林巨匠、的篆刻艺术》、陈墨武的文章《古朴高贵,一代宗师——曾默躬先生的篆刻印象》。关于曾默躬在篆刻方面的成就,齐白石曾在《弟子罗翔停印》一文中这样评价:“今天的篆刻家,只有曾默躬删掉了古人的一切习气,自立门户...成都曾默躬和沈雨交了朋友。”这里所谓的“删尽古人习气”,指的是摒弃传统印章毫无生气的陈旧风格,而不是拒绝学习优秀传统。齐白石不认识,曾在篆刻上的创新,与齐白石的艺术观念和趣味不符,所以说“与交朋友。”银农,本名赵,本名银农、银农,化名大禹,1964,山东北京人。书法篆刻师,印石鉴定师,家居设计调整专家,风水掌纹专家,古文化专家,诗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作家协会雕塑委员会委员,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创始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委书法篆刻特聘教授,北京美术馆特聘发展顾问研究员,国内多家大型企业风水顾问,世界最大印章“天下第一印”创始人,组合印章原创者。印度农民继承了家学,书法和篆刻作品多被名人和博物馆收藏。除了精于书画,长期从事环境景观和家居设计的规划研究,将传统理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将博大精深的传统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印度农民提出了和谐家园的新概念,倡导人文家园的合理性和兼容性。同时,印度农民还提出了和谐家居的五大要素,即“绿色环境、环保建材、健康装修、时尚适度的装修、和谐合理的家居布局”。他们还从事传统风水理论研究和住宅企业风水布局,应邀为内地和海外多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或风水布局。1990年师从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驱魔师,师从真禅驱魔师、昌明驱魔师等多位名师,并被印度密宗大师巴古拉仁波切赐以法名“欲望金刚”。自1992起,篆刻相册赵组合篆刻,又名《阿弥陀佛经组合印》出版。先后撰写了《中国印章》(原名《中国Xi印章发展史上下篇》)、《篆刻基础》、《篆刻初步十八讲》、《篆刻讲义》等专业著作。陈明德,字,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篆刻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成都画院客座艺术家,国内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