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年画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乾隆、嘉庆是最发达的年份,尤其是工商业经济繁荣的小城镇。民间画家也组织了各种行会。主要有壁画、版画、年画等绘画。壁画没有上一代那么发达,全国各地的寺庙、道观、祠堂、厅堂留下的遗物也不多,但能代表时代水平的也不多。与明代相比,民间画像在写实技法和表现形式上有了改进和进一步发展。幸存的作品也不少。康、甘时期版画曾一度兴盛,官办的“滇版”版画有许多宏大的体系,其中大部分是名家贡献的。典型代表作品有焦秉贞的《耕织图》、郎世宁等外国画家的《甘龙平定司令部后方部战役图》、王逸的《南巡大典图》、故宫官贡图等。民间版画也很繁荣。有著名画家绘制的木刻肖像和绘画数十幅,如刘渊的《凌烟阁英雄形象》、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王珏的《芥园画传》、任雄的《剑侠传奇》、《岳圣人传奇》、《高士传》、《烈县酒牌》等。同时,在小说、戏曲等书籍的木刻插图中也不乏佳作。

金农的《佛像图》显示,佛像看起来安然优雅,衣纹粗犷古拙,背后的背景由其独特的书法完成。新颖的构图,有力的笔法,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石刻功底。

清代木版年画最为繁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制作区域覆盖大江南北部分乡镇,形成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绵竹、佛山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年画。天津杨柳青是北方年画的中心,始建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早中期。它主要继承了北宋雕版印刷、宋元绘画和清代画院的传统。多画喜庆吉祥的题材,内容通俗,画面吸引人,构图饱满,色彩鲜艳,造型简洁,装饰性强。山东威县杨家埠年画属于杨柳青年画体系,讲究原色,对比鲜明,风格朴实,更适合广大农村的需要。江苏苏州桃花坞是南方年画的中心,诞生于明末清初,从清初到太平天国一直保持繁荣。在描绘传统节日和吉祥主题的同时,作品还展示了繁华的城市景观。风格既有古色古香的传统风貌,又有对西方绘画强调透视和明暗的模仿。四川绵竹年画创建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光绪(1870 ~ 1908)年间,造型简单,色彩鲜艳。广东佛山年画始于明朝永乐年间(1404 ~ 1424),兴盛于乾隆至抗日战争时期,绘有多幅门画,在华南、南洋等地有售。此外,太平天国政权也重视绘画创作。

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壁画遗迹很多,有山水、花鸟、人物等,著名的有《从江观塔》。年画方面,有《燕子岩》等传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