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墙板为什么叫“青铜史书”?

在青铜文明中,盘子是一种洗手用具,经常和哞一起使用。古人祭祀或宴饮时有洗手的礼仪。

这种礼仪就像现在的饭前洗手,只不过那时候洗漱用品都拿到前面去洗。具体做法是用它浇上面,下面用一个板接起来。

1976 65438+2月15,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公社庄柏村社员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个青铜器窖藏。这个地窖中有103件青铜器,是解放以来发现的西周青铜器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74件有铭文,历史墙板是最重要的一件。

历史壁板敞开,腹浅,足圆,耳附于腹外。潘通高65438±0.62厘米,直径47.3厘米,深8.6厘米。腹饰挂冠分尾、长鸟纹。凤凰鸟有着长而华丽的冠,尾巴的长度是鸟的两到三倍,伸出的部分与鸟是分开的。凤鸟纹在当时象征着吉祥,是西周中期最流行、最有特色的装饰。历史墙一圈上的图案像奎文,但头像不见了,盗图的原形一直存在。整个乐器外的其余空间都装饰着由错综复杂的线条组成的云雷纹。整体来看,历史墙板造型精美,装饰精美,铸造精美,刻工雅致。

历史壁盘自出土以来就被称为“青铜史书”,主要是因为它在容器底部的铭文对我们研究西周历史和青铜器断代具有重要价值。《潘明》有18行***284字,不仅提供了许多前人文献所没有的关于西周的史实,而且在文体结构、修饰手法、词汇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对我们研究西周金文也有重要意义。

历史墙板出土后,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唐兰先生对其碑文进行了考证,并将其翻译成现代语言。

历史壁板上的铭文记载了西周至旺姆的历史,所以一般认为这个装置属于公王时期。另外,从历史墙板的形制、字体等方面来看,也与之前的推测完全一致。

碑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西周文王、武王、王乘、康王、赵浩棋、恭王等六朝帝王的重要史迹和主要功绩,如文王的开创事业、的伐商、周公的东征和的分封。这不仅印证了中国文献中对西周初期皇族世系的记载,也印证了历代帝王的功绩。

历史壁板上记载的西周历史,有些可以与文献记载相比较,有些则是文献中没有记载的,这对我们研究西周历史有很大的价值。叙述吴王征四方,达殷,征翟,代董仪。这些史实可以作为易周树的依据吗?作为对《天下囚》中讨伐四方故事的补充,商在当时不仅与东夷关系密切,而且与北帝关系密切。

同时,从碑文记载的西周历史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殷朝在武王时代遭受了致命的打击,但并没有完全灭亡。在攻打商朝后,商朝的耿迁到了。当时北方的周人受到德行的威胁,东方的夷人也没有完全摆脱普通人的羁绊。这说明周人的势力并没有到达山东半岛,所以我们推断齐鲁分封地和齐鲁不应该在的天下。

赵浩棋南征荆楚的碑文可与史书媲美。古版《竹书纪年》载:王召十六年,攻荆楚,涉汉,十九年,汉失六师。这是一个历史事实,王召去南方打猎,没有回来,他的士兵去了河边。虽然潘明只说王召“能学楚而推南”,掩盖了王召南征惨死的真相,但这种叙述证实了史书的真实性。

铭文的后半部分是船主的历史墙,讲述了魏国从其远祖开始为周王室服务的历史。换句话说,它告诉我们一部西周时期魏氏家族的历史。按照的说法,魏家世世代代都是周王室的史家,史壁的曾祖父原居住在魏国。有些人认为,在魏子琪之后,他是商朝的追随者。囤积的青铜器确实有商朝的遗留,对这种观点有些不可动摇。

武王灭商朝后,其猛祖,任魏国史家,来见,即碑文中“零载殷,微史刺祖溪见”。武王命周公安排他们在居住,到了二祖,他们在周做官,逐渐成为的心腹大臣,魏家开始显赫。最后,碑文显示,历史墙作为纪念是为了赞美我祖父的考试,并祈求许多祝福。

同时,通过铭文也可以看到西周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时的一些政治经济政策。碑文中记载,吴王命周公将自己在周易城郊的居所划给投降周的魏史家烈祖,这显然是“封地”的馈赠,为我们研究西周的“内治”和封地制度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从“农桑无刺,一岁才可耕”可知,微国B府对农田的贡赋是及时的,B公司不断开荒,种下的庄稼逐年增加。显然,二处开辟的土地可能是食邑之外的私田,反映了西周中期重要的政治经济现象。

历史壁板上记载的历史如此清晰详细,可以作为青铜器断代的标准装置。从器上的铭文来看,103件带有历史壁盘的青铜器属于魏家族,其中折器4件,富器6件,壁器3件,壁后48件,* * * 61。根据历史墙板,我们可以对地窖中的青铜器系统进行排列:是墙中提到的赵康时期的第四代;岳峰是赵穆当政时的第五代。这堵墙是王巩时期的第六代;之后是第七代,是* * *时期拍的。在这个地窖里,青铜器是史强家族几代人制作的工艺品。同一个坑里有这么多同一家族的青铜器,而且关系密切,可以断代,还是第一次。根据每件器皿的形制、纹饰和书写风格,与其他青铜器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为青铜器的断代梳理出一条线索,从而为西周青铜器的分期确立一把难得的可靠尺子,在西周青铜器研究和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

据考证,魏家于商朝时迁至周。周元地区原本是周七的首都。文王迁都鱼峰后,在内地仍分为周公和赵公。于是,武王命周公赐与猛将祖先史强的居所,也就是今天的周元遗址。整个西周时期,史家族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并且世世代代都是关的史官。这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周元的性质,肯定其在西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周元位于今天陕西省岐山县和扶风县的北部。这里是周人的发祥地,也是周朝以前的都城遗址。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世纪末或公元前11世纪初,周朝首领顾公战战兢兢其父。我们搬到这里,并开始建造城垛作为首都。对周家来说,迁居栖霞是其产业崛起的开始,从此周家逐渐强大。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迁都鱼峰,周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然而,齐一作为西周王室的基地,并没有被抛弃。这里有他们的宫廷封地和祠堂,以周政为首的奴隶主和贵族经常来这里举行拜见朝廷、赏赐、规划人生、祭祀等重要活动。

西周末年,由于西周王室的衰落,少数民族西戎趁机入侵,周朝贵族仓皇出逃,于是不方便带走的青铜礼器就以地窖的形式埋藏在地下。因此,自汉代以来,周元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铭文。20世纪,岐山、扶风两县已发现窖藏青铜器,尤以扶风县法门公社庄柏村1976为甚。这是建国以来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一批,尤其是历史壁盘的发现,为西周历史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历史墙板和其他青铜器对于我们了解西周的历史有着无可争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