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的历史和文化

1,第13行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闻名中外的千年商都。十三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见证。十三行的大致位置是东起仁济路,西至花木兰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间的区域。

从1757到1852,十三家银行垄断中国外贸长达85年。当时,由于清政府想开放广州的对外贸易,但同时又想阻止外商直接与华商做生意,所以制定并实施了“以官制洋”的措施,即任命一些商人作为中介,与外商进行贸易,这些中介设立的外贸机构被称为“洋货公司”,俗称十三行。这样,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就集中在广州,以十三行商人为中介。

2.荔湾广场

荔湾广场位于广州最繁华的黄金地段夏九路。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拥有14万平方米的六层商场、2000多家商铺、1600多栋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豪华住宅,是集居住、饮食、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商住综合体。

从1995开始,就有商家在这里经营半宝石水晶制品。从2001开始,形成了专业的半宝石水晶市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东南亚最大的半宝石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主要是水晶半宝石,70%的商人来自唐可海丰,其余来自江苏东海等地。主要是给厂家直销批发,其次是个体户,有商家表示正在向成品批发市场转型。它的产品种类齐全,这里展出的产品超过10000种,年销售额达到40-50亿元。

3.上下九步行街

上下九商业街全长800米,骑楼建筑238座,建于20世纪初,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广州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遍布中高档百货商场,也有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街,如西莱初堤、华林寺、玉墟、酸枝街、古玩街等。清平路是中国最大的杂货街,闻名中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开业以来,经过10年的发展,日均客流量已达20万人,周六日客流量可达30至40万人,黄金周年高峰可达60万人。据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实际包括上九路、下九路、市府路,全长1,218米,商业店铺300多家,商户数千家。

4.西关大屋

巴合馆、时尚跑酷团、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相映成趣。

欣赏岭南文化,一定要去西关,一定要看“西关大屋”。西关大屋是清末富商在这一带修建的“豪宅”。现在在包华路、多宝路、宝源路、丰源路都能看到。

从外到内,西关大屋的每一处都颇有讲究。西关大屋多为砖木结构,青圬工脚。西关大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青砖脚的外立面。据说这些青砖产于东莞和清远,颜色如碧玉。精致的西关大屋青砖,能坚持上百年而不磨损,连刀片都插不进砖缝。石足从地面到100 cm高70 cm,越高越富贵。

西关大屋的玄关设置了三道门,分别是低吊门(也叫脚门)、步入门、硬木门。栏杆是可移动的围栏,由13或15的硬木(一般是红木或硬木)组成,所以叫栏杆。脚门和走道具有通风和安全的功能,是为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的大门采用红木或樟木等高档木材,厚度约8厘米。门用铜环扣紧,门脚藏在石臼里。门是用门后的水平插销锁上的,以防小偷。

西关大屋的结构可以用“三室两廊”来形容:正厅后面是头室(或长老室),长老住的地方,明瓦高窗,采光。第一个房间之后是第二个大厅(餐厅)和第二个房间(供儿子婚后与妻子同住)。第二个房间,也被称为潍坊,是中轴线上的最后一个房间。厅与厅之间隔着一个小天井,天井上盖着棚子,高侧窗通风。中轴线两侧主要有书房、偏厅、卧室、楼梯间,一般对称。一般在厅堂右侧有一个小院,院内种植名贵花木,并布置石山、石景、鱼塘或荷塘,供主人或游人欣赏。大屋两边各有一条青云巷,意为“升至顶峰”。青云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巷等。,有很多功能,比如交通(妻子或仆人的进出),通风,采光,排水,晒太阳,种花,清除垃圾等等。华钥街是西关大屋中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

5、竹筒屋:广味不输西关大屋

竹筒屋因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而得名,诞生于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广州竹筒屋应运而生。据介绍,现在竹楼都集中在闹市区,惠济西路、岩云西路、甜水巷、将军东西街比较集中和典型。由于低层、高密度、节省土地、邻里关系密切等优点,竹筒屋成为广州具有时代特色的居住建筑。竹筒屋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门厅或前厅,有单层神楼,供奉佛教和道教的神和祖宗牌位。大厅后面是卧室,中间是大厅和卧室,大厅里的楼梯可以通往二楼和三楼。后面是厨房和卫生间。前中后三部分用天井隔开。有三个大门,里面是双层厚木门,中间是走道,外面是脚门,分别起到采光、通风、防盗的作用。室内地面铺大块砖。19年底,竹筒屋依然保留着传统特色。外观为单层,夹层往往放在里面,有楼梯、石基砖墙、木瓦屋顶。民国以后,由于西方建筑技术的引进,采用了混凝土梁和西式建筑的局部装饰,出现了两三层带阳台的平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