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之战是陈友谅的错误选择吗?有什么效果?

洪都之战是陈友谅的错误选择吗?有什么效果?洪都之战,如果要论其历史地位,可能不是决定历史脉络的一战,但对朱元璋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作为南方几大势力的代表,朱元璋和陈友谅必然有一战。他们将决出最后的胜者,与元朝争夺中原的主权。江西洪都,原是陈友谅的地盘。由于陈友谅的不忠,镇守洪都的将领向朱元璋投降。洪都即现在的南昌,江州(今江西九江)是陈友谅的都城。从地图上不难发现,两地距离很近。洪落到朱元璋手里,这让陈友谅有些不安。

那么问题来了,陈友谅为什么要打洪都?他考虑了很多方面,比如洪都的禁卫军只有1万多人,警备司令朱文正是个只知道聚会的家伙(陈友谅对朱文正的看法完全蒙蔽了朱文正的日常表现)。在陈友谅眼里,拿下洪都只是图个方便。此外,陈友谅是通过谋权篡位获得现在的地位的。这种人往往最怕被别人出卖。洪都的背叛已经成为陈友谅痛处撒盐的行为,他不能容忍这样的行为。而且洪都的地理位置离陈友谅的“老巢”太近了。如果洪都不攻下,就要防范朱元璋的攻略夺取其老巢的风险。因此,陈友谅选择了最保守的方式:攻占洪都。

陈友谅的60万大军开始进攻洪都。在那之前,他一定做了很多功课。两军对峙,他发现之前做的功课没用了。从攻洪都的第一天到攻洪都的这一个月,陈友谅感到不知所措。洪都还是朱元璋的洪都,首战未胜。大家可以弥补一下当时打斗场面的惨烈。10000人站在城墙上阻挡60万人进入。战斗激烈程度不言而喻。据史料记载,朱温在洪都逗留了一个月。我们不知道内城的每一个人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定,才完成了这样的壮举,但他们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等待着陈友谅在鄱阳湖上的决战。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我们觉得陈友谅的选择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失误。如果他直接攻击朱元璋的应天,历史可能会被改写。说了这么多,当时的陈友谅真的是一个错误的选择吗?与朱元璋相比,陈友谅的优势是水军。如果他的无敌战船沿长江进攻,可以前后夹击朱元璋与张士诚,胜率较大,但不能保证张士诚不会顺手吞并。而且应天附近没有适合他的战船的水域,他还是必须上岸去打朱元璋,他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在陆战的情况下,陈友谅的谋士肯定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万一被招了,就像龙湾之战一样成了“丧家之犬”。综上所述,洪都之战并不是陈友谅的错误选择。这样一来,朱元璋做皇帝前的最大障碍就消除了,从此可以一心一意对付元朝了。